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古代战船怎么搭配阵容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 古文中描写战争场面的段落
国殇 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枹兮击鸣鼓(8). 天时坠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注释: (1)吴戈:战国吴地所制的戈(因制作精良锋利而著名).操:拿着.被: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2) 毂:(gǔ) 车的轮轴.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士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短兵;指刀剑一类的短兵器. (3)旌:(jīng)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好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矢:箭.(5)凌:侵犯.躐(liè,音“列”):践踏.行(háng):行列. (6)左骖(cā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叫“骖”.殪(yì义):缁地而死.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mái,埋).通“埋”.絷(zhí,直);绊住.援,拿.玉枹,嵌玉饰的鼓槌. (8)援玉枹(fú)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枹:用玉装饰的鼓槌. (9)天时:天意.坠:通“怼”(duì),恨.威灵怒:神明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超:通“迢”. (13)挟 (音“鞋”);携,拿.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14)首身离:头和身体分离,指战死.惩:恐惧,悔恨.(15) 诚:果然是,诚然.武,力量强大.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魂魄毅兮为鬼雄:一作"子魂魄兮为鬼雄",子:指战死者.鬼雄:鬼中雄杰.。
2. 求古代关于描述战场的文言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尝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伤心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 吾闻夫齐魏徭戍,荆韩召募。万里奔走,连年暴露。
沙草晨牧,河冰夜渡。地阔天长,不知归路。
寄身锋刃,腷臆谁诉?秦汉而还,多事四夷。中州耗斁,无世无之。
古称戎、夏,不抗王师。文教失宣,武臣用奇。
奇兵有异於仁义,王道迂阔而莫为。呜呼噫嘻! 吾想夫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竖旄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镞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搏,山川震眩,声析江河,势崩雷电。
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积雪没胫,坚冰在须,鸷鸟休巢,征马踟蹰,缯纩无温,堕指裂肤。当此苦寒,天假强胡,凭陵杀气,以相翦屠。
径截辎重,横攻士卒。都尉新降,将军覆没。
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无贵无贱,同为枯骨。
可胜言哉!鼓衰兮力竭,矢竭兮弦绝,白刃交兮宝刀折,两军蹙兮生死决。降矣哉?终身夷狄。
战矣哉?骨暴沙砾。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
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伤心惨目,有如是耶? 吾闻之:牧用赵卒,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
汉倾天下,财殚力痡。任人而已,其在多乎?周逐猃狁,北至太原,既城朔方,全师而还。
饮至策勋,和乐且闲,穆穆棣棣,君臣之间。秦起长城,竟海为关;荼毒生灵,万里朱殷。
汉击匈奴,虽得阴山,枕骸遍野,功不补患。 苍苍蒸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
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
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呜呼噫嘻!时耶?命耶?从古如斯。为之奈何?守在四夷。
翻译: 辽阔的无边无际的旷野啊,极目远望看不到人影。河水象一条带子弯曲萦绕,远处无数的山峰重叠错乱。
一片阴暗凄凉的景象:寒风悲啸,日色昏黄,蓬蒿断落,野草萎枯,寒气凛冽有如降霜的冬晨。鸟儿飞过也不肯落下,离群的野兽奔窜而过。
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代的战场,曾经覆没全军。时常有鬼哭的声音,每逢阴天就会听到。”
真令人伤心啊!这是秦朝、汉朝,还是近代的事情呢? 我听说战国时期,齐魏征集壮丁服役,楚韩募集兵员备战。士兵们奔走万里边疆,年复一年暴露在外,早晨寻找沙漠中的水草放牧,夜晚穿涉结冰的河流。
地远天长,不知道哪里是归家的道路。性命寄托于刀枪之间,苦闷的心情向谁倾诉?自从秦汉以来,四方边境上战争频繁,中原地区的损耗破坏,也无世不有。
古时称说,外夷中夏,都不和帝王的军队为敌;后来不再宣扬礼乐教化,武将们就使用奇兵诡计。奇兵不符合仁义道德,王道被认为迂腐不切实际,谁也不去实行。
唉哟哟! 我想象北风摇撼着沙漠,胡兵乘机来袭。主将骄傲轻敌,敌兵已到营门才仓卒接战。
原野上竖起各种战旗,河谷地奔驰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严峻的军法使人心惊胆战,当官的威权重大,士兵的性命微贱。
锋利的箭镞穿透骨头,飞扬的沙粒直扑人面。敌我两军激烈搏斗,山川也被震得头昏眼花。
声势之大,足以使江河分裂,雷电奔掣。何况正值极冬,空气凝结,天地闭塞,寒气凛冽的翰海边上,积雪陷没小腿,坚冰冻住胡须。
凶猛的鸷鸟躲在巢里休息,惯战的军马也徘徊不前。绵衣毫无暖气,人冻得手指掉落,肌肤开裂。
在这苦寒之际,老天假借强大的胡兵之手,凭仗寒冬肃杀之气,来斩伐屠戮我们的士兵,半途中截取军用物资,拦腰冲断士兵队伍。都尉刚刚投降,将军又复战死。
尸体僵仆在大港沿岸,鲜血淌满了长城下的窟穴。无论高贵或是卑贱,同样成为枯骨。
说不完的凄惨哟!鼓声微弱啊,战士已经精疲力竭;箭已射尽啊,弓弦也断绝。白刃相交肉搏啊,宝刀已折断;两军迫近啊,以生死相决。
投降吧?终身将沦于异族;战斗吧?尸骨将暴露于沙砾!鸟儿无声啊群山沉寂,漫漫长夜啊悲风淅淅,阴魂凝结啊天色昏暗,鬼神聚集啊阴云厚积。日光惨淡啊映照着短草,月色凄苦啊笼罩着白霜。
人间还有象这样令人伤心惨目的景况吗? 我听说过,李牧统率赵国的士兵,大破林胡的入侵,开辟疆土千里,匈奴望风远逃。而汉朝倾全国之力和匈奴作战,反而民穷财尽,国力削弱。
关键是任人得当,哪在于兵多呢!周朝驱逐?狁,一直追到太原,在北方筑城防御,尔后全军凯旋回京,在宗庙举行祭祀和饮宴,记功授爵,大家和睦愉快而又安适。君臣之间,端庄和蔼,恭敬有礼。
而秦朝修筑长城,直到海边都建起关塞,残害了无数的人民,鲜血把万里大地染成了赤黑;汉朝出兵攻击匈奴,虽然占领了阴山,但阵亡将士骸骨遍野,互相枕藉,实在是得不偿失。 苍天所生众多的人民,谁没有父母?从小拉扯带领,抱着背着,唯恐他们夭折。
谁没有亲如手足的兄弟?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
3. 关于战争的文言文和故事
枕戈待旦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舞。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文言文:
《公输》《唐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
大家有什么新片老片介绍 以前看过经典的**也行 布拉德 皮特 演过个古代战争题材的谁知道叫什么名字
奥斯卡经典影片100部!!!
1《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接和特别奖;最佳男演员、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响、最佳效果提名
2《卡萨布兰卡》(又译《北非谍影》)Casablanc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3《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女主角、最佳原著故事、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4《魂断蓝桥》Waterloo Bridge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原创音乐提名
5《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女配角;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6《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音响;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7《费城故事》The Philadelphia Story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提名
8《铁翼雄风》(又译为《翼》)Wings第一届奥斯卡(1927-1928)最佳影片、最佳技术效果
9《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音乐(歌曲)、最佳音乐(作曲);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最佳效果提名
10《煤气灯下》Gaslight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提名
11《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
12《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13《翡翠谷》(又译《青山翠谷》)How Green Was My Valley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14《黄金时代》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接、最佳音乐和特别奖;最佳音响提名
15《君子协定》Gentleman"s Agreement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剪接、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16《呼啸山庄》(又译作《咆哮山庄》)Wuthering Heights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摄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原创音乐、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17《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第九届奥斯卡(1936)最佳**、最佳剪辑提名
18《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提名
19《忠勇之家》Mrs. Miniver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剪接、最佳音响、最佳效果提名
20《小妇人》Little Women第六届奥斯卡(1932-1933)最佳编剧;最佳**、最佳导演提名
21《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第七届奥斯卡(1934)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
22《红菱艳》The Red Shoes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最佳剪接、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提名
23《红河谷》Red River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提名
24《茶花女》Camille第十届奥斯卡(1937)最佳女演员提名
25《巴黎圣母院》The Hunchback of Notre Dame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提名
26《王子复仇记》Hamlet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音乐提名
27《翠堤春晓》 The Great Waltz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摄影;最佳女配角、最佳剪接提名
28《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第十届(1937)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助理导演、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29《天方夜谭》Arabian Nights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摄影(彩色片)、 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 最佳音响、 最佳音乐提名
30《亨利五世》Henry V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特别奖;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乐提名
31《罗生门》Rashomon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外语片奖;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32《公民凯恩》(大国民)Citizen Kane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剧本;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摄影(黑白片) 、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最佳音乐提名
33《主教之妻》The Bishop"s Wif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音响奖;最佳**、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提名。
34《太阳浴血记》( 《血太阳》)Duel in the sun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提名
35《大饭店》Grand Hotel第五届奥斯卡(1933)最佳影片
36《叛舰喋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第八届奥斯卡(1935)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剪接、最佳音乐、最佳编剧提名
37《当代奸雄》(一代奸雄)All the King"s men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提名
38《第三人》The third man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和最佳剪辑提名
39《岸上风云》(《在江边》、《码头风云》)On the Waterfront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影片、最佳男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和最佳剪辑;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乐提名
40《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影片、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提名
41《雨中曲》Singin" in the Rain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和最佳音乐提名
42《蝴蝶梦》Rebecca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最佳效果和最佳音乐提名。
43《深闺疑云》Suspicion第十四届奥斯卡(1941)最佳女演员;最佳影片和最佳音乐提名
44《爱德华大夫》Spellbound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音乐奖;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效果五项提名
45《偷自行车的人》The Bicycle Thief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外语片奖;最佳编剧提名
46《撒哈拉沙漠》Sahar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和最佳摄影提名
47《愤怒的葡萄》(《怒火之花》)The Grapes of Wrath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导演;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音响提名
48《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编剧、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音乐;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剪辑提名
49《关山飞渡》Stagecoach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提名
50《大独裁者》The Great Dictator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提名
51《欲望号街车》A Streetcar Named Desire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和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2《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原创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最佳改编剧本提名
53《迪兹先生进城》Mr. Deeds Goes to Town第九届奥斯卡(1936)最佳导演;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音响提名
54《歌剧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5《碧血金沙》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最佳**提名
56《战地军魂》Stalag 17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导演提名
57《沙漠之鼠》The Desert Rats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编剧提名
58《凯恩舰叛变》The Caine Mutiny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59《鹿苑长春》The Yearling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提名
60《玉女神驹》National Velvet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女配角、最佳剪辑;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艺术指导提名
61《正午》High Noon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男演员、最佳剪辑、最佳音乐(配乐)和最佳音乐(歌曲);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62《戏王之王》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和最佳编剧;最佳导演、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剪辑提名
63《侠盗罗宾汉》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剪辑和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64《孤星血泪》Great Expectations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提名
65《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第三届奥斯卡(1929-1930)最佳**、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提名。
66《罗伯茨先生》"Mister Roberts"第二十八届奥斯卡(1955)最佳男配角;最佳**、最佳音响提名
67《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第二十八届奥斯卡(1955)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68《泉水中的三枚硬币》(《罗马之恋》)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摄影(彩色)、最佳音乐(歌曲);最佳影片提名
69《百老汇的旋律》(又译《红伶秘史》、《百老汇之歌》)The Broadway Melody第二届奥斯卡(1929)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和最佳导演提名
70《大地》The Good Earth第十届奥斯卡(1937)最佳女演员、最佳摄影;最佳**、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提名
71《与我同行》Going My Way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最佳男演员、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音乐;最佳男演员、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提名
72《风流寡妇》The Merry Widow第七届奥斯卡(1934)最佳艺术指导
73《龙凤配》Sabrina第二十七届奥斯卡(1954)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提名
74《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 第十八届奥斯卡(1945)最佳男演员、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提名
75《卿何薄命》Dark Victory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女演员、最佳音乐、最佳**提名
76《飞虎群英》Flying Tigers 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音响(录音)、最佳效果、最佳音乐提名
77《外星人大战地球》The War of the Worlds第二十六届奥斯卡(1953)最佳特效奖;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录音)提名
78《晴空血战史》(《十二点正》)Twelve O"Clock High第二十二届奥斯卡(1949)最佳男配角、最佳音响(录音);最佳**、最佳男演员提名
79《圣女贞德》英格丽 褒曼 (Ingrid Bergman)主演Joan of Arc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和特别奖;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提名
80《三剑客》(三个火枪手、三剑侠)The Three Musketeers第二十一届奥斯卡(1948)最佳摄影(彩色片)提名
81《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和最佳摄影提名
82《紧急下潜》Crash Dive第十六届奥斯卡最佳特殊效果
83《胜利之歌》(扬基都德)Yankee Doodle Dandy 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音响(录音);最佳男配角、最佳导演、最佳剪辑、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提名
84《凄艳断肠花》The Paradine Cas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女配角提名
85《双重生活》A Double Life第二十届奥斯卡(1947)最佳男主角、最佳音乐(配乐);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86《巴格达大盗》(月宫宝盒)The Thief of Bagdad第十三届奥斯卡(1940)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效果;最佳音乐提名
87《救生艇》Lifeboat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编剧提名
88.《美人计》Notorious第十九届奥斯卡(1946)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提名
89《太阳之血》Blood on the Sun第十八界奥斯卡(1945)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
90.《居里夫人》Madame Curie第十六届奥斯卡(1943)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提名
91《大幻影》Grand Illusion 第十一届奥斯卡(1938)最佳影片提名
92《蓬门今始为君开》The Quiet Man 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导演;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影片、最佳音响、最佳编剧提名
93《时代女人》Woman of the Year第十五届奥斯卡(1942)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提名
94《虎帐狼烟》(铁血金戈)Drums along the Mohawk第十二届奥斯卡(1939)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彩色片)提名
95《封面女郎》Cover Girl第十七届奥斯卡(1944)最佳音乐(配乐);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歌曲)、最佳音响提名
96《玉女奇遇》The Bad and the Beautiful第二十五届奥斯卡(1952)最佳女配角、最佳艺术指导(黑白片)、最佳摄影(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黑白片)、最佳编剧;最佳男演员提名
97《霸王妖姬》Samson and Delilah 第二十三届奥斯卡(1950)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摄影、最佳音乐、最佳效果提名
98《暴君焚城录》Quo Vadis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男配角、最佳艺术指导(彩色片)、最佳摄影(彩色片)、最佳服装设计(彩色片)、最佳剪辑、最佳音乐、最佳影片提名
99《康·蒂基》Kon-Tiki 第二十四届奥斯卡(1951)最佳记录片
100《马戏团》The Circus 第一届奥斯卡(1927-1928)特别奖
布拉德 皮特演过的那个古装片子是《特洛伊》
阿喀琉斯为海洋女神忒提斯和英雄帕琉斯之子。初生时,母亲将他放入天火中灼烤,希望把他身体里父亲遗传的人的成分烧掉,能成为天神。但被不知情的帕琉斯发觉而遭到了阻止。无奈之下,忒提斯把阿喀琉斯带到天上,抓着他的后跟,将他的身体在天河中浸润。从此,阿喀琉斯全身刀枪不入,除了脚后跟。故西谚“阿喀琉斯之踵”寓意最薄弱、最致命的部分。
忒提斯早就知道儿子的命运,但她仍希望阿喀琉斯能躲过劫难。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穿上女孩子的衣服,宣称是国王的女儿,一直到成年,人们居然都毫不察觉。
阿伽门农出征之前得到神谕:如果没有阿喀琉斯参战他将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于是他派聪明的奥德修斯去征召阿喀琉斯。在王宫之中,奥德修斯只看见一群女孩,无法辨认谁是阿喀琉斯。奥德修斯心生一计,他将一套长矛和盾牌放在王宫的地上,然后叫随从在外面鸣响警号,这意味着有敌人进犯。所有的女孩都惊慌失措,四处躲避。出于战士的本能,只有阿喀琉斯拿起了武器,准备保卫国家。
由此传说可以看出,阿喀琉斯的面容应该如女子般娇好俊美,而非布拉特*皮特这般刚毅粗犷,除非帕琉斯的女儿长得都像《大内密探》里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
至于“天下最美丽的女子”海伦,那是不管谁来演绎,都会招来一片指责。海伦何以会得到这样的封号?因为她的母亲丽达,本就是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甚至打动了天父宙斯。于是宙斯化作一只被老鹰追逐的天鹅靠近正在洗澡的丽达。丽达觉得这天鹅着实漂亮可怜,便把它抱入怀中,宙斯乘机与其亲昵。丽达便怀孕生下海伦。这一题材,被包括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大艺术家反复表现。
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帕里斯没有了《指环王》里精灵射手的风采。也难怪,那个形象太出挑,太引人注目了。就像有人评论莱奥纳多*迪卡普里奥:“他永远是泰坦尼克号上的那个小子了。”顺便一说,法国的首都就是以这位多情的特洛伊王子的名字命名的,看看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吧。
神话中,特洛伊战争最后演变成人神之间,天神之间的战争,阿喀琉斯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脚踵而死。但不是因为**里说的,阿喀琉斯在太阳神庙里,砍掉了阿波罗雕像的头颅。这种事情,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最感人的部分是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冒险潜入阿喀琉斯的营帐,企求自己儿子的尸体,真实表现了最深沉厚重的父爱。王国里最伟大的战士死了,最让父亲骄傲的儿子死了。他的亡魂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尸体被敌人侮辱,想象一下做父亲的心里的伤痛。他不惜以国君的身份,向敌手屈膝,只为了儿子能有死后的荣耀。**里那雪白的胡须,深邃而哀伤的眼神,让人难忘。
还有阿伽门农,在希腊神话中,他领导了长达十年的坚苦卓绝的特洛伊战争后,又历经坎坷,终于回到自己的王宫,却立刻被偷情的妻子杀害。而**中,他是一个贪得无厌、充满欲望的独裁暴君。好莱坞总要给这么一部耗资巨大的影片找一个相当的理由吧。而有了这么一个理由,**也就仅仅是**了,永远不可能成为被传诵千年的英雄们的悲剧。
中国古代的战舰?(火器时期) 三国时期,长江战舰系列又添新的舰种,即有油船、蒙冲、斗舰、走舸、鸭头船、柴宫船 、升进舟、曜阳舟、飞龙舟、射猎舟、鸣鹤舟、指南舟、云母舟、华泉舟、常安舟等15种。
西晋以后,长江水战硝烟不散,又有王浚的军用舫船,祖冲之的“千里船”先后问世。
入两宋,徐世谱独创的拍舰,王彦恢研制的车船入水参战。
到明代,长江上的战舰阵容已空前壮观,见于史籍的即有战座船、巡座船、哨船、神正火轮船、三板船、鹰船、连环船、两头船、唬船、开浪船、清浅便利舟,子母舟等12个舰种。
现将长江战舰的几个主要舰种分述于下:
楼船:是水军的主力战舰。西晋时期的楼船全长173,宽66米,高30米,上下5层,能载水军将士3000多人。甲板以下为动力层,两舷墙板开孔设桨,可容纳数百军士奋力划水。甲板以上为作战层,四围铁甲相护,墙板开孔,可供弓箭手对外攻击。这种战舰进可攻,退可防, 相当于现代航空母舰。
舟余舟皇:是水军统帅的座舰。体形宽大,首尾高耸,一般可载将士千余人。舰上设塔楼,供哨卒了望,观察敌情或信号卒摇旗,传达统帅号令,相当于现代的指挥舰。
大、中、小翼:是水军的进攻型战舰。这种舰首部高翘,迎水面绘有青面猛兽以威慑敌军 。大翼长15米,宽3米,上下三层。底一层划桨,上两层攻战,可载将士90多人,相当于现代陆战中的重型装甲车。中翼略小,运兵60余人,相当于现代陆战中的轻型装甲车。小翼船 型更小,仅载10余人,航速更快,行驶更灵活,相当于陆战中的冲锋车。
军用舫船:是水军的又一主力战舰。这种舰是在民用舫船的基础上改建的,即将两艘单体船拼接起来,上铺战用甲板,长宽各百余米,“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人,以木为城,起楼橹 ,开四出门,其上皆可骑马往来,又画益鸟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
车船:是各水军的快速反应战舰。中型车船长108米,宽12?3米,高22?5米。这种战舰 的特性在于,采用全新的动力装置,运用机械原理,在船的左右两舷各置若干部水车,每车 通过旋转轴的传动,带动两部车轮,每个车轮上装有击水楫片8叶,各由4名士卒踩踏,以轮击水,其行如飞,相当于现代的驱逐舰。
拍舰:是宋代才投入使用的新型舰种。舰上装备有新型杀伤器械,攻击性很大。这种器械名为“拍竿”。即在船上竖起若干支桅杆,于桅杆顶端横接一根活动杠杆,杠杆的一端伸出船舷外,吊以巨石;另一端以绳索连接辘轳,由数名军士操作,“每迎战,敌船逼近,则发拍竿击之,当者立碎。”相当于现代舰对舰导弹发射艇。
古代战舰系列中,还有隐蔽近敌的哨船,呈“品”字型进攻,交替掩护的子母舟;可分可合的连环舟,两头装舵,进退自如的两头船,抢滩登陆的轻浅便利舟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长江上的战舰,自古以来,舰种齐全,数量繁多,性能良好,展示了我国军用造船 工业的辉煌历史。其大规模的建造,以战国时期吴楚争霸为第一次潮起,是时,仅吴国一方 就有战用船只1万余艘,一次军事行动,动辄出动千艘以上战舰已是常事。战舰的建造,又以清代为最后一次潮落。满清王朝时期,大清一统天下,海防甚而江防微,长江战舰自此退出历史舞台。
二、荆楚轻舟斗舟余舟皇
古代长江战舰,是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群雄割据的战争产儿。交战双方, 饮马长江,爆发了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争。
公元前770年,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彻底分裂,强凌弱,众暴 寡,兼并之战,狼烟不散。霸主长江中游流域的是楚国,楚国利用江汉川泽便利的航道网络 和高超的造船驾舟技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舟师水军。
公元前549年,楚庄王首次向吴国下战表,派遣舟师10万众,在长江下游的巢湖水域,与 吴军摆开决斗战阵。前545年,楚吴双方各出动战舰千余艘,在长江下游今安徽裕口一带江 面摆开厮杀战场,辽阔的江面旌旗遮日,桅樯如林,杀声震天。此役,吴国公子光亲任水军 统帅,保家卫国。光乘坐舟余舟皇大舰指挥吴军迎战 ,全军将士众志成城,但抵挡不住训练有素,饶勇善战的楚国舟师。尤其是楚国的战舰、舰 种齐全,性能良好,战用装备先进。投入战斗的大翼、中翼、小翼如同现代陆战中的重型、 轻型坦克群,向吴军水寨发起一波又一波的梯次进攻,机动灵活,势不可挡。吴国公子光的 指挥船舟余舟皇舰虽有铁甲护卫,刀枪不入,号称“ 水上壁垒”,但航速缓慢,调头不灵,在无数大、中、小翼如蜂似蝗的围攻之下,腹背受 敌。那舟余舟皇如同一只受到攻击的鸵鸟,藏头而不 能顾尾,被跳帮而来的楚国士卒一举擒获,所幸公子光在混战中乘轻舟逃离。
前504年,吴国再派出强大舟师雪洗家仇国恨,“沿江六七百里战船相接”,讨伐楚国水 军,俘获楚军主帅潘子臣以下将士7万余众,大获全胜。从此,楚吴舟师之战,暂时鸣金收 兵。
三、周瑜火烧连环舰
东汉末年,汉献帝大权旁落,汉丞相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问鼎长江流域。公元208年冬 ,曹操亲率水步军16万,再加荆州降兵8万,号称83万人马,出动战舰两千余艘,从江陵顺 流东下,前锋直指吴国老巢。吴主孙权与蜀国军师诸葛亮组成孙刘联军,共同御曹。交战双 方共投入兵力30多万,舰只数千艘,在今湖北嘉鱼县赤壁山一带江面摆开战场。两军隔岸对 峙数日,江南为孙刘联军营垒,江北为曹军水寨,千船待发,人不解甲,箭在弦上,大战一触即发。
时有诸葛亮运筹帷幄,根据曹军士卒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且水土不服,染疾患病的弱点,使人向曹操虚献“连环”计,曹操果然中计,令人连夜赶造铁索、铁环,“方连船舰, 首尾相接”,尽管其上可操兵纵马,但严重地丧失了舟船在混战中的机动性,为赤壁大败留下了悲剧性的伏笔。在曹军中计后,吴军都督周瑜与部将黄盖合谋“苦肉”计,以诈降之策 ,骗得曹军敝开寨门。是日,黄盖按约定时辰,率领蒙冲,斗舰10余艘,遍插降旗,上载芦苇,灌油其中,驶抵曹军水寨两余里时,借助东南风,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曹军水师方寸大乱,数千艘连环战舰陷入火海,樯橹灰飞烟灭, 士卒战马被烧溺者不计其数,“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赤壁大战后,曹操败退许昌称魏;刘备进军川康立蜀;孙权固守长江中下游号吴;魏、蜀 、吴三分天下。〔8〕
四、王浚楼船下益州
公元256年(西晋泰始元年),先期三国鼎足的局面,随着蜀国的覆灭,而呈现出晋王朝 与吴国残余势力交恶的格局。
公元272年,晋武帝司马炎降旨灭吴,统一长江中下游半壁河山。是年春,武帝拜王浚为 益州刺吏,在四川成都征调工匠军卒1万余人,赶造楼船战舰。凡方园百余里的成材林木, 无一不被砍光伐尽。王浚所造楼船长120米,上设城壁、橹楼,四层楼台,高30多米,可载 运军士2000多人。经5年备战,完成了伐吴的一切准备工作。而此时偏安长江下游金陵(今 南京市)的孙皓,自恃占有长江天险,面对上游方向造船时蔽江而下的木屑刨花,浑然不觉 。
公元279年,晋武帝调发20万大军,分六路伐吴。其中长江水上一路由王浚统领8万楼船水 师,从宜宾顺流直下,锋芒直指金陵。
翌年正月,王浚的楼船舰队攻入长江三峡,遭遇吴国太守吾彦的凭险阻击。吾彦从三峡口的夔门起,两岸以杯口粗细的铁链横空拦江,组成一道道铁锁防线,并在沿途航道中遍插铁锥,试图阻截王浚舰队。王浚闻报步出船舱,但见三峡峡谷内,上有万仞山,下有千丈水,苍苍两崖间,铁链锁一江。他思谋片刻,乃令军士赶制排筏,冒着两岸倾盆而下的滚木雷石 ,强行开道。士卒们以火炬熔化铁链,排除了一道道拦江铁锁,贯通长江三峡,直抵川鄂门户宜昌。
同年二月,王浚的8万楼船水师攻克宜昌,一路顺流鼓棹,号角齐鸣,“舳舻相接百余里 ”,沿程攻击前进,连陷汉口、武昌。三月,兵临金陵城下,吴王孙皓眼见城下楼船浮江,旌旗蔽日,大军压境,只得打开城门,伏地而降。对此,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句: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金陵陷落后,天下归晋,中国有了短暂的半个世纪的统一,社会得以安宁生息。
五、杨么车船战洞庭
南宋末年,王室偏安江左、苛政猛如虎,加重了长江中下游流域人民的负担,阶级矛盾日 趋激化。
公元1130年夏初,(建炎四年)先有湖南农民钟相聚众揭竿起义,被官军孔彦舟部杀害。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另一首领杨么继起,登高一呼,率领义军坚持斗争。起义军以洞
庭湖为根据 地,修筑了坚固的棚寨30座,“据陆向水,维舟岸侧。”斗争矛头直指南宋王朝。王朝上下一遍惶恐,急调重型战舰车船,镇压的杨么义军。
公元1132年春,官军车船统帅覃敌率8车战舰2艘,小型车船虎鳅战舰20艘,自金陵始发,溯流西上,一路摇旗呐喊,进剿洞庭湖区。而此时杨么义军已在八百里洞庭以逸待劳,张网 布阵,一俟官军船队进入伏击圈,隐蔽处一声号角声响,刹那间,杀声四起,弹矢如蝗,成百上千艘木划子从四面八方鼓噪而来,义军将士驾驶轻舟,手持弓箭,长矛,将官军车船分 割包围,以多胜少,围歼掩杀,官军抵挡不住,纷纷跳水逃命,20多艘大小车船,连同造船匠师高宣,一同被义军俘获。
义军获胜,士气大振。仿造了大小车船数百艘,还制造了车船史上船型和动力最大的“大德山”号车船36艘,每轮配有24车,可载军千余人。每艘车船上还配置有拍竿装置”,其制如大桅,高十余长,上置巨石,下置转轴贯其锁颈,遇官军船近,即倒拍竿击碎之。”杨么义军在广阔的洞庭湖区,组建了一支庞大的车船舰队,高扬起“等贵贱,均贫富”的理想主义旗帜,誓与南宋王朝不共戴天。
公元1133年11月,南宋朝庭再遣崔增,曾于督率水师3万众,战舰近百艘,长途奔袭洞庭 湖区。杨么义军奋勇迎战;一艘艘车船拼死近敌,船与船相逐,人与人相搏。伴随着一块块 高悬在拍竿顶端的巨石凌空落下,雷霆之声不绝于耳,官军船毁人亡,但见八百里洞庭,鼓号震天,杀声动地,尸首横陈,血染湖水……。此役,杨么义军大捷,全歼官军首领崔增、曾于以下1万余人。〔10〕
杨么车船战洞庭,敲响了南宋王朝覆灭的丧钟。
出自历史的成语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火烧联营:\
此事确有,但此事不是诸葛亮的计谋,而是黄盖的计谋,至于东南风只是凑巧,恰巧在哪天有东南风,所以史书才记载:天亡曹公.
更不会有三国演义上诸葛亮手心那几句话: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此事是罗贯中捏造出来的.
<<三国志>>记载此事是黄盖计谋,与"周瑜打黄盖"成语是一起的.
草船借箭:
此事有,但也不是诸葛亮的谋划,真正的人是孙权,发生时间不是在赤壁之战,而是之后的若干年,发生的也是巧合,孙权偶遇曹操,无奈下才有草船借箭之说.
曹公八十万大军:
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众多,但绝对没有八十万,张昭说过:曹公百万之众,实际曹操除了打刘表得到了20万左右的水军,其他的长途征战并未有多少,而赤壁之战仅仅是个遭遇战,也就是不是事先定好的,根据史书记载,有学术研究称:赤壁之战曹操的军队实际上只有5000人,所以才会大败.而刘表留下的数十万军队在此战役里并未派上用场.
曹操败走华容道:
此事有,但是中间有一点没有发生过,就是关羽守在华容道,此事压根就子虚乌有,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因路面泥泞,命老弱残兵用草铺路,路还未铺好就骑兵通过,死了好多人,曹操在出华容道时说过一句话在三国志有记载,白话就是刘备始终是我的对手,可惜这次他失误了,如果他在华容道派兵守侯,我今天是不能活着出去的.可见此事虚假度.还有曹操说此话时已兵败,他是笑言,可见曹操是真英雄.
共和政体不喜欢英雄:汉尼拔与西庇阿的人生悲剧
公元前3世纪后期,罗马在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以后,决定向西西里出兵。但是,这一举动也意味着与北非大国迦太基为敌。而罗马人所要面对的最大敌人就是迦太基名将汉尼拔。这位攻入意大利的将军用他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才略,将罗马人逼入了绝境。
背水一战的罗马如何起死回生?围绕着争夺地中海霸权展开的“布匿战争”究竟是怎样发展的?在描写了坎尼与扎马等著名会战的这卷之中,我们或许可以了解到罗马帝国如此强韧的根源所在。
西西里位于形状如长筒靴的意大利半岛的“脚尖”上,感觉触手可及。夹在意大利本土和西西里岛之间的海峡,自古就叫墨西拿海峡。这一名称源自西西里岛最东端的一个叫墨西拿的城市。本土到西西里岛的最短距离只有3公里。从本土的轮渡码头圣乔瓦尼镇到墨西拿港也只有7公里。坐上往返其间的轮渡,要上一杯咖啡,慢慢地品,等这一杯咖啡见底的时候,船也到了。
站在圣乔瓦尼镇,可以看到轮渡离开后不久便到了对岸的墨西拿,又能够看见对岸的人、汽车及列车上了船,轮渡往回开的情景。整个情景犹如近在咫尺。到了现代曾有好几次计划在这一海峡架桥梁。但是和濑户内海不同,墨西拿海峡没有可以用来打桥桩的小岛。如果一定要架桥,只能架吊桥。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吊桥是明石海峡大桥,1998年完工。据说这座大桥的中央支间距离是2公里,技术上可以达到3公里。所以,如果在墨西拿海峡架桥的话,也许日本的技术可以帮助其实现这一愿望。不过目前除了坐轮渡别无他法。
既然只能坐轮渡,那么墨西拿海峡的现状与2200年前的古代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当您站在意大利本土,眺望西西里的时候,心里冒出来的想法大概也相同吧。尽管有大海相隔,但是,这种距离和想法,正是罗马和迦太基之间发生战争的起因。
公元前265年,刚刚完成意大利半岛统一的罗马,接到西西里小国墨西拿的救援请求。罗马接受了请求,决定出兵援助。这意味着罗马军队史上首次越过大海前往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作战。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布匿战争就此拉开帷幕。
最初的海战
虽然从未进行过海战,但罗马仍然举全国之力进行了包括新兵器开发在内的各种尝试,逐渐克服了所有的不利因素。
两支舰队在米拉佐海面相遇。这是发生在罗马和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真正的海战。从战船的数量上看,迦太基是罗马海军的1.5倍。从两军对船只的操控能力上来看,两者的差距就连外行人也能一目了然。
罗马海军无论如何也无法使战船排成一条线,引得早早已经排好阵容的迦太基舰队传来阵阵嘲笑声。随着两军船队的越来越近,嘲笑声也越来越高。看到罗马战船的帆杆上像蝉一样的怪物,迦太基士兵忍俊不禁。
但是,好不容易排成一条线,不,实际上依然凌乱不堪的罗马舰队刚开始向迦太基舰队发起进攻,迦太基士兵脸上的笑意顿时跑得无影无踪。
那些如同蝉一样的新兵器发挥了非常强大的威力,罗马海军大获全胜。随后,虽然迦太基人的战象和海上的暴风给罗马人带来了一些小麻烦,但罗马海军还是不断地取得胜利,并且在公元前241年成功取得了西西里的控制权。
汉尼拔来了!!
在意想不到地吃了败仗的迦太基人中,有一名少年立下了要向罗马复仇的誓言,这名少年的名字叫作汉尼拔。成功在西班牙实现殖民统治的他,心中还有一个很大的愿望。
公元前218年5月,29岁的汉尼拔率领全军,全副武装地离开了卡塔赫纳。
生活在后世的我们知道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全过程。但是在当时,只有汉尼拔一个人知道。汉尼拔要率领他的军队一路向北横渡埃布罗河,翻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现在的法国--当时的高卢,再渡过罗纳河,横穿法国,最后,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汉尼拔率领大军、带着象队翻越阿尔卑斯山的壮举,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在其后的2200年里广为人知,即使对历史不感兴趣的人也有耳闻。
攻入意大利的汉尼拔连续在各处击败罗马军队。被人将刀刃架在脖子上的罗马人终于决定展开决战。战场在意大利南部,靠近亚得里亚海的坎尼平原。就像特雷比亚和特拉西梅诺战役一样,汉尼拔总是在他希望的地点、希望的时间发起战斗。坎尼之战也一样。他先把敌人引到他所希望的地方。只是在坎尼,汉尼拔与罗马军队相隔2公里,进入对峙状态以后,没有采取任何积极的行动。不仅如此,他还装出因小规模战斗失利而萎靡不振、畏首畏尾的样子。
年轻的汉尼拔早就看穿了罗马指挥官们的心思--他们非常警惕,想方设法避免掉入他的圈套。为了让他们与自己进行会战,汉尼拔首先需要解除他们的戒备心。为此,他故意装出主导权掌握在罗马手中的样子。
实际上,罗马军队在兵力上处于优势地位。但是汉尼拔却充分地利用了这一点。他利用自己的精锐部队将采取积极攻势冲上来的敌军主力步兵部队牢牢地钉死在一个地点,趁着这个空隙对罗马的骑兵发动攻击。随后他又发动全部力量将罗马步兵包围起来。汉尼拔的战术发挥了极其强大的效果,将整个罗马军队摧毁殆尽。
坎尼会战中,如果相信古人的记载,罗马方面的牺牲人数多达7万人。胜利者汉尼拔方面的战死者只有5500人,其中三分之二还是高卢兵。
纵观整个历史,罗马军团遭受如此重创,坎尼会战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汉尼拔的“学生”西庇阿
就在罗马元老院走投无路之时,一位青年出现在他们的面前。这位青年当时只有24岁。虽然距离担任司令官的法定年龄还差16年,但是他仍然申请任命自己作为司令官奔赴前线作战。而对于当时的罗马来说,因为人才稀缺,不得不答应他的请求。
就这样,第二次布匿战争的舞台上又涌现出一位天才的将领。我想,如果亚历山大大帝最优秀的弟子是汉尼拔的话,那么,汉尼拔最优秀的弟子不正是这位西庇阿吗?亚历山大没有机会见识弟子的才能,过早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他的幸运。与此相比,汉尼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西庇阿就好像是为了追寻汉尼拔的足迹一样来到西班牙。他首先在西班牙摧毁了迦太基的势力,随后立刻将目标转向迦太基本土。得知对方攻入自己的祖国境内,汉尼拔立刻决定从意大利境内撤军。而这距离他攻入意大利境内已经过了15年。
两军在迦太基的内陆地区扎马遭遇。这一次,迦太基军队在兵力上占有优势,而且指挥官还是赫赫有名的汉尼拔。
这是一次迦太基对阵罗马的会战,是一次5万大军对阵4万人的会战,从战略战术的角度上来说,也是师生之间的第一场交锋。
坎尼会战是战术上的最佳杰作。与坎尼会战不同,那一次罗马人未能通西庇阿过自己的坚持,决定战役的走向。但是,扎马会战不仅将决定这场战争的走向,同时,也将决定地中海世界的未来。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扎马平原重现了14年前坎尼平原上发生的事情。只是,对象变了。
古代屈指可数的名将,45岁的汉尼拔只有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兵纷纷被杀,1.5万战士在扎马遭到全歼。
加上这1.5万人,迦太基方面的战死者远远超过2万人,还有多达2万人被俘。余下的人向着10日行程之外的首都迦太基逃去。汉尼拔只带着数名骑兵,逃到了哈德卢米塔姆。扎马战役中,罗马方面的战死者是1500人。西庇阿完胜。
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罗马人从迦太基人手中夺走了西地中海盟主的宝座。
罗马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为了表彰他取得的伟大胜利,西庇阿被尊称为“阿非利加努斯”,意思是“征服非洲的人”。但是共和政体下的罗马并不喜欢英雄,后来因为他的兄长路奇乌斯在政治上的错误导致西庇阿遭受连累,并最终从罗马的政界彻底消失。
公元前183年,西庇阿·阿非利加努斯在利特卢诺的别墅去世,享年52岁。巧的是,同一年,汉尼拔也在远离意大利,同时也距离迦太基非常遥远的黑海沿岸国家比提尼亚去世了。原来,罗马军队的一个队长急于立功,向比提尼亚国王提出了引渡汉尼拔的要求。汉尼拔获知这一消息后,喝下了片刻不离身的毒药。就这样,绝世战术家在64岁的那一年走向了死亡。
首先,罗马作为大国介入希腊与马其顿的纷争之中,并且将双方都归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随后罗马又成功地吞并了迦太基,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沦陷后的迦太基,城墙、神殿、房屋、市场等建筑全部遭到破坏。石头、泥土成堆的地面被犁耕平。根据罗马人的习惯,这个遭到诸神诅咒的地方撒上了盐。
迦太基被定为了寸草不生、人类不可居住的不毛之地,人类再次生活于此是在100年之后。尤里乌斯·恺撒下令在这里进行殖民地建设,虽然因为他遭到暗杀而半途而废,到了奥古斯都大帝时代,最终得以完成。因此,留存至今的迦太基遗迹是罗马时代建的,极少迦太基人的东西。
越国是如何灭亡的?
越,被灭四次,第一次被吴王夫差所灭,后复国。第二次被楚威王所灭,后残余势力在广东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灭,后部分族人又复国,建立东越。第四次被汉武帝所灭,彻底灭亡。
勾践逝世,儿子王要鼫(shí,石)与即位。王鼫与逝世,儿子王不寿即位。王不寿逝世,儿子王翁即位。王翁逝世,儿子王翳即位。王翳逝世,儿子王之侯即位,王之侯逝世,儿子王无强即位。
无强时,越国发兵向北攻打齐国,向西攻打楚国,与中原各国争胜。在楚威王的时候,越国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劝说越王说:“越国不攻打楚国,从大处说不能称王,从小处说不能称霸。估计越国不攻楚国的原因,是因为得不到韩、魏两国的支持。韩、魏本来就不攻打楚国。韩国如攻打楚国,它的军队就会覆灭,将领就会被杀,那么叶、阳翟就危险;魏国如攻打楚国也如此,军队覆灭、将领被杀,陈、上蔡都不安定。所以韩、魏事奉越国,就不至于军队覆灭、将领被杀,汗马之劳也就不会显现,您为什么重视得到韩、魏的支持呢?”越王说:“我所要求韩魏的,并非是与楚军短兵相接、你死我活地斗,何况攻城围邑呢?我希望魏军聚集在大梁城下,齐军在南阳、莒练兵,聚结在常、郯边界,那么方城以外的楚军不再南下,淮、泗之间的楚军不再向东,商、於、析、郦、宗胡等地即中原通路西部地区的楚军不足以防备秦国,江南、泗上的楚军不足以抵御越国了。那么,齐、秦、韩、魏四国就可以在楚国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韩、魏无须作战就能扩大疆土,无须耕种就能收获。z现在,韩魏不这样做,却在黄河、华山之间互相攻伐,而为齐国和秦国所利用。所期待的韩魏如此失策,怎么能依靠他们称王呢!”齐国使者说:“越国没有灭亡太侥幸了!我不看重他们使用智谋,因为那智谋就好象眼睛一样,虽然能见到毫毛却见不到自己的睫毛。今天君王知道韩魏失策了,却不知道自己的过错,这就是刚才比方的‘能见到毫毛却看不到自己睫毛的眼睛’之论了。君王所期望于韩魏的,并非是要他们的汗马功劳,也并非是与韩、魏联军联合,而是分散楚军的兵力。现在,楚军兵力已分散了,何必有求于韩魏呢?”越王说:“怎么办?”使者说:“楚国三个大夫已分率所有军队,向北包围了曲沃、於中,直到无假关,战线总长为三千七百里,景翠的军队聚结到北部的鲁国、齐国、南阳,兵力还有超过这种分散的吗?况且君王所要求的是使晋、楚争斗;晋、楚不斗,越国不出兵,这就只知两个五却不知十了。这时不攻打楚国,我因此判断越王从大处说不想称王,从小处说不想称霸。再说,雠(chóu,仇)、庞、长沙是楚国盛产粮食的地区,竟泽陵是楚国盛产木材的地区。越国出兵打通无假关,这四个地方将不能再向郢都进献粮、材了。我听说过,图谋称王却不能称王,尽管如此,还可以称霸。然而不能称霸的,王道也就彻底丧失了。所以恳望您转而攻打楚国。”
于是越国就放弃齐国攻打楚国。楚威王发兵迎击越军,大败越军,杀死无强,把原来吴国一直到浙江的土地全部攻下,北边在徐州大败齐军。越国因此分崩离析,各族子弟们竞争权位,有的称王,有的称君,居住在长江南部的沿海,服服贴贴地向楚国朝贡。
七代后,君位传到闽君摇,他辅佐诸侯推翻了秦朝。汉高帝又恢复摇做了越王,继续越国的奉祀。东越、闽君都是越国的后代。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译文
介绍几个古代战役
1.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魏惠王又派庞涓联合赵国引兵伐韩,包围韩都新郑(今属河南省)。韩昭侯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田盼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经曲阜、亢父(今山东济宁),由定陶进入魏境,矛头直指与大梁近在咫尺的外黄(今河南民权)。庞涓闻讯,忙弃韩而回。魏惠王深恨齐国一再干预魏国的大事,乃起倾国之兵迎击齐军,仍以庞涓为将,太子申为上将军,随军参与指挥,誓与齐军决一死战。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且敌我力量众寡悬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便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诱庞涓上钩。他命令军队由外黄向马陵方向撤退。马陵位于鄄邑北60华里处,沟深林密,道路曲折,适于设伏。孙膑命令兵士第一天挖10万个做饭的灶坑,第二天减为5万个,第三天再减为3万个。庞涓一见大喜,认为齐军撤退了3天,兵士就已逃亡过半,便亲率精锐之师兼程追赶。天黑时赶到马陵,命兵士点火把照路。火光下,只见一棵大树被剥去一块树皮,上书“庞涓死于此树之下”8个大字。庞涓顿悟中计,刚要下令撤退,齐军伏兵已是万箭齐发。魏军进退两难,阵容大乱,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庞涓自知厄运难逃,大叫一声:“一着不慎,遂使竖子成名!”拔剑自刎。齐军乘胜追击,正遇太子申率后军赶到,一阵冲杀,魏军兵败如山倒。齐军生擒太子申,大获全胜。史称此战为“马陵之战”,称孙膑的战法为“减灶之计”。此战后,魏国由盛转衰,孙膑却因善于用兵而名扬天下。
2.桂陵之战: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去膝盖骨),欲使其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回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终于得到一个向庞涓复仇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释赵而自救”。等庞涓回兵时,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采纳了孙膑“批亢捣虚”、“围魏救赵”的战法,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今山东定陶)。齐军攻打平陵的行动并不坚决,庞涓也不急于回救,继续竭尽全力攻克邯郸。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逼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回救。庞涓接令后,不得不放弃邯郸,抛弃辎重,昼夜兼程回师。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的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庞涓只身逃回魏国(一说被俘后放回)。
3.火烧新野 江东孙权得到周瑜、鲁肃等人才的辅助,势力进一步扩大,江中竟有战船七千余艘。孙权拜周瑜为大都督,统领水陆军马。
曹操破袁绍后,命孙权送一儿子到许昌为人质。孙权的母亲吴国太召周瑜、张昭商议。周瑜认为一送人质,便要事事受制于曹操。最后决定不送人质到许昌。
孙权的弟弟丹阳太守孙翊性情刚烈,喜好饮酒。酒后常鞭打士卒。部下妫览、戴员便勾结孙翊的手下边洪,一日,乘酒宴散,由边洪将孙翊杀死。妫览、戴员嫁祸边洪,将他杀了。
孙翊的妻子徐氏长得美丽贤慧,妫览逼徐氏做他的小老婆,徐氏假意允诺,密召丈夫的亲信孙高、傅婴趁妫览酒醉时将他刺杀,戴员前往赴宴,也被杀死。
不久,孙权领兵到丹阳,封孙高、傅婴为牙将。把弟媳徐氏接到江东养老。
建安十三年春,黄祖部将甘宁投奔孙权。孙权领水军攻打黄祖。黄祖大败,逃跑时被甘宁一箭射死。
孙权破了黄祖,刘表便请刘备到荆州议事。刘表因年老多病,便想将州内事务托付刘备管理。可是刘备坚决不肯。孔明问刘备为什么推辞,刘备说他不愿乘人之危。孔明感慨道∶“刘备真是仁慈之主啊!”
曹操派夏侯敦领兵十万伐新野。谋士荀彧说∶“刘备是个英雄,又有诸葛亮做军师,不可轻敌。”夏侯敦却不服气的说∶“刘备不过是鼠辈罢了,我一定把他捉了来。”
张飞听说夏侯敦杀来了,便对关羽说∶“曹军来了,派孔明前去迎敌便是了。”刘备问两个弟弟迎敌之计,张飞说∶“哥哥何不派孔明去?”刘备批评张飞说∶“孔明用智,两弟逞勇,怎么能胡乱推托呢?”
孔明只怕关羽、张飞两人不听调度,请刘备把剑印交给他。孔明一一派了任务给赵云、关羽和张飞。关羽觉得奇怪,便讥笑孔明轻闲自在。孔明说∶“我只坐守县城。”张飞也不服气,但见孔明剑印在手,也无可奈何。
夏侯敦轻敌冒进,被赵云引入博望坡峡谷。这时背后火光冲天,两边芦苇也跟着烧了起来,曹军被烧得人仰马翻。夏侯敦从小路拼死逃走。
刘备军队大胜而回。关羽、张飞两人此时才佩服孔明的才智。见到孔明,两人下马便拜。
刘备知道曹操一定会自引大军再来攻打新野。孔明劝刘备趁刘表病重,取了荆州安身。刘备说∶“他对我有恩,我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孔明说∶“现在不取,以后就会后悔了。”
夏侯敦领着残兵败将,逃回许昌,叫人把自己绑起来去见曹操。曹操不怪他,放了夏侯敦。曹操又起兵五十万,兵分五队,要踏平江南。
孔融劝曹操不要起兵,打这种没有意义的仗。孔融的仇人郗虑又趁机挑拨离间,曹操大怒,便杀了孔融全家。
荆州刘表病势日渐严重,他将两个儿子托付刘备,要刘备管理荆州事务。刘备只答应辅佐刘表的儿子,却不肯亲自统领荆州。
刘表死后,蔡夫人与蔡瑁、张允伪造遗嘱,立她的亲生儿子刘琮为荆州之主,并且不让长子刘琦和刘备得知刘表已死的消息。荆州军队由蔡氏娘家人带领,蔡氏与刘琮却到襄阳去驻扎,以防备刘琦、刘备。
曹兵进到襄阳,原刘表部将傅巽、蒯越等都主张降曹。刘琮不肯,但蔡夫人坚持要投降,只好命宋忠前往递送降书,将荆襄九郡献给曹操。
宋忠送降书途中,被关羽抓获,刘备才知道荆州内部的变化。伊籍劝刘备以悼丧之名擒住刘琮,除掉蔡氏同党。刘备不肯答应。决定放弃新野,到樊城以避曹军。
孔明一面安排人马撤往樊城,一面调兵遣将,阻截曹军,然后与刘备到山上?望,等候胜利消息。
孔明安排人马一会儿红旗,一会儿青旗,将许褚引进鹊尾坡。许褚见刘备、孔明在山头饮酒,便引军寻路上山,不料山上檑木、炮石滚滚而下,无法前进。
曹仁领兵到新野,见城门洞开,城中无人,便引军进城中驻扎。夜来时分,城中火起,赵云领兵赶来混战。
曹仁率兵逃到白河边,军士见河水不深,纷纷下马喝水。这时,关羽在上游令兵士撤去堵水的沙袋,一时水势滔滔,曹兵人马被淹死的不计其数。
曹仁败军行到博陵渡口,忽听得喊声大起,被张飞兵马截住,两军又是一阵厮杀。
孔明料樊城不能守,便要刘备取襄阳。全城百姓都愿意跟刘备过江,扶老携幼,拖男带女。刘备叹息说∶“我原为保护百姓而来,不料反使百姓受难。”便要投江自杀,被众人苦劝才打消念头。
刘备领军到襄阳,刘琮紧关城门不出。部将魏延打开城门相迎,却与文聘大战起来。刘备见襄阳城内部残杀,不肯入城。孔明又献计让刘备取荆州要地江陵。
刘备领军民十余万,缓缓往江陵而去。眼看曹军骑兵就要追上,众将劝刘备赶快率军先走,但刘备不愿丢下百姓。他说∶“凡能成大事者,都要优先照顾百姓的利益。现在百姓都愿意跟我走,我怎能抛开他们不管?”众将听了,都很感动。
曹操兵到樊城,召刘琮来见,刘琮不敢去,便派蔡瑁、张允前往,曹操封二人官位,并让他们转告刘琮,让他永为荆州之主。
刘琮的母亲蔡氏过江迎曹操,曹操却封刘琮为青州刺史。刘琮大惊,只得一肚子不高兴的向青州出发,但曹操却在途中派于禁领兵杀死了刘琮与蔡氏。
4.火烧博望坡:诸葛亮受刘备”三顾茅庐”之恩,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这时,他只有26 岁。而且,刘备只有3000 兵马,回旋于新野弹丸之地。可刘备得了诸葛亮高兴不已,总说:“我如鱼得水。”关羽、张飞不服,诸葛亮装作不知,让刘备招募民兵3000 人,自己亲自教练,充实兵力。
不久,探子飞报说,曹操派大将夏侯敦、于禁领兵10 万,杀奔新野来了。关公、张飞嘲讽说:“让‘水’去抵抗好了。”诸葛亮便向刘备要了尚方宝剑,升堂调度:“博望左边有座山,叫豫山;右边有树林,叫安林。可以埋伏兵马。关羽可领1000人在豫山埋伏,敌军来就放过,他们的粮草辎重一定在后面,只等南面火起,就可驱兵出击,烧毁粮草。张飞可带1000人去安林背后埋伏。看南面火起,便可出击。关平带500人,预备引火之物,到博望坡后两边等候,到初更天敌人到来,便可放火。樊城赵云速回,让他作先锋;交战时只要败,不要胜。主公自带一支军队作赵云后援。你们各各按计划行事,不得有误。”
关羽说:“我们都出战,不知军师做什么?”
诸葛亮说:“我坐守县城。”
张飞大笑道,“我们去厮杀,你在家里好自在!”
诸葛亮喝道:“剑印在此,违令者杀!”
关、张冷笑而去,诸将都心里疑惑不定。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今天便带兵到博望山下屯驻。明日黄昏,敌军必到,主公便弃营撤退,见火起就回军掩杀。我在此准备庆功宴等你。”
刘备心下也疑惑不安。
且说夏侯敦、于禁率大军到达博望,忽见前面尘头飞扬。夏侯敦命军队摆开阵势,问向导:“这是何处?”
向导说:“博望坡。”
夏侯敦大笑道:“亏得徐庶在丞相前夸口说诸葛孔明如何了得,我看他也是蠢物一个。他派出这等人马与我对阵,不等于是驱狗羊同虎豹决斗吗?”
说完,赵云领兵来战,夏侯敦与之交战儿个回合,赵云且战且退。
部将韩浩说:“恐有埋伏。”
夏侯敦说:“敌军兵力如此微弱,就是十面埋伏,我怕什么!”
直追至博望坡,忽地一声炮响.刘备领兵来战,夏侯敦对韩浩笑道:“这就是所谓伏兵。今晚我不踏平新野,誓不收兵。”催促队伍前进。刘备、赵云一路撤退。
天色渐渐昏黑,夜风愈大。夏侯敦只顾催促部队赶路.行至两边都是芦苇的狭窄山路,护送粮草的于禁、李典率领后卫赶到,见此状大叫:”前面夏将军慢走。”于禁还赶到前边阻止。夏侯敦猛然省悟,正要退兵,却听背后喊杀声起,早有一派大火烧着,两边芦苇也着火,一刹那,四面八方都是火,风大火猛。曹军顿时大乱,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赵三回军赶杀,夏侯敦冒烟突围而逃。李典见势不好,往博望坡奔回,却被关羽的军队拦住厮杀。于禁见粮草车辆烧了,便从小路逃命去了。夏侯兰、韩浩来救粮草,却被张飞伏兵拦住,张飞一枪刺落夏侯兰于马下,韩浩夺路逃脱。一直杀到天明,刘备才胜利收兵,直杀得曹军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夏侯敦收拾残部;狼狈返回许昌。
关羽、张飞相互惊赞道:“孔明真是英才啊!”一齐拜伏在坐于小车里前来犒军的孔明车前
今天关于“古代战船怎么搭配阵容”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战船怎么搭配阵容”,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