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能够参与这个地球文明征服太阳阵容问题集合的解答工作。我将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每个问题提供准确而有用的回答,并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
今年春节期间上演的“流浪地球”点爆了大荧幕,没有人会想到这样的一部科幻**会逆袭成为一匹黑马,**本身除去内容外,其实带给观众最直接的震撼就是在太阳系即将毁灭之际,我们不同往日那些欧美科幻片制造所谓的诺亚方舟逃离地球,而是带着地球一起逃离。
这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加上场景铺垫,以及影片中全人类的金城合作和牺牲,最终成功逃离让人热泪盈眶。
那么这样场景在现实中真的会出现吗?首先太阳按照影片描述是会出现,不过那是在二十亿年后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太阳还处于中年,远远没有步入老年,如果太阳因为某种原因出现影片中描述一样,那么会发生什么呢?地球会被点爆,随同太阳不断膨胀而毁灭,其实届时整个太阳系都会毁灭。
那么人类该何去何从,按照人类目前的科技能力,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我们只有等死,可是如果是在未来,我们会有很多选择,这也是未来人类会走向哪里。
要知道任何文明发展都会经历几个阶段,目前我们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步入科技文明,接着是科技文明步入宇宙文明,要知道欧洲用了二百年时间完成了工业文明,中国用了四十年完成,接下来的科技文明即将到来,在未来一百年我们人类会完成科技文明,而随着科技文明结束,宇宙文明即将到来。
那么宇宙文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呢,其实就是征服太阳系以及其周边的恒星系,首先我们会在火星建造新的家园,同时扩展人类在宇宙中生活和探索脚步,部分地球居民会被移居到外太空,接着会朝着可适宜人类居住的恒星系发射探索飞船。
木星是如何塑造太阳系的?
一,木星在几十亿年后会夺取太阳系老大的位置吗?
a,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发现了12颗木星新卫星,迄今为止木星卫星总数达79颗卫星。
木星不仅是卫星之王还是行星之王。
b,木星质量为太阳的千分之一,是太阳系中其它七大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
木星具备了天然核燃料(液态氢星球),木星具备了进行热核反应的所需的高温条件(中心温度高达28万K)
热核反应所需的高压条件,按照目前木星不断的从小行星带夺取物质的吸集速度来看,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化之后,木星中心压力可达到最初核反应所需的压力水平。
再过几十亿年,太阳已进入暮年,木星或许真的能取代太阳在太阳系的老大位置。
不过如果人类如果还能生存发展几十亿年,极大的可能可以改造跟维护太阳。
同时让太阳系拥有太阳,跟木星两个能量来源。
二,一图秒懂太阳系的诞生。
主流的观点认为,近99.8%的星云物质被太阳用来形成自己。
剩余的物质开始围绕太阳形成一个尘埃盘。尘埃盘经过长期的宇宙各种力量演化,在内太阳系能量较高,高熔点元素的星云物质形成了四颗相对较小的岩石态星球: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而外太阳系,太阳辐射能量较低,热量不高比如甲烷和水都能以固态形式存在,所以能形成相较比较巨大的恒星,比如木星和土星就是巨大的气态巨行星。
在获得能量更低,更冷的环境下,形成了冰质的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三,人类可以改造太阳系吗?
太阳系的过去人类无法改变,太阳系的现在人类正在努力,太阳系的未来人类一定能够参与。
根据可以遇见的未来,太阳还有长达几十亿年的稳定期,换句话说如果人类文明不是自我毁灭,地球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的最少最少都长达1千万年,甚至长达十数亿年。
就算按照目前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人类最慢在100万年内就可以达到文明等级1,最快在十万年内就可以达到1级。根据卡尔达舍夫等级文明等级的划分,人类文明现在是0.75级。
卡尔达舍夫等级
类型I :该文明是行星能源的主人,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主宰这颗行星以及周围卫星能源的总和。
类型II :该文明能够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
类型III :该文明可以利用银河系系统的能源而为其所用。
可以预见人类文明的发展途径:
a,征服太阳系的步骤。
首先征服火星→月球→泰坦→木星其他一些卫星,土星一些条件较好的卫星→金星→?
b,达到类型II 文明之后,改造木星使之成为成为太阳系第二个能量来源,制造戴森球获取绝大部分太阳能量。
c,达到类型II →类型III文明的时间不好预计,毕竟征服太阳系的话,人类目前的技术理论上都存在,地球毕竟在太阳系内,空间距离不是太大,人类目前只要突破智能机器人技术就可以开始获取太空资源了。
因人类身体的生理结构不适应太空生存跟工作,远程控制低智慧的机器人在太空工作就能达到目的。
而要进行星际殖民,人类飞行器速度要接近光速,要突破永生技术,要从生物性生命进化成材料性生命,这些技术在目前都是匪夷所思的,科幻程度大于现实。
不过,只要有梦想,只要敢坚持,再加上足够的时间,一切奇迹都会变成现实!
十万年后,如果人类还存在,那么人类简史上会记载哪些事件?
以十万年为尺度,目前人类的大概六千年文明只不过二十分之一多一点的比例,而且根据人类 历史 厚近薄远的势利,留给这六千年的篇幅就更少了。如果那本十万年后的《人类简史》有一百页的话,这六千年只能占两三页吧。
那这两三页会记载的,也许包括如下几项:
1、 物质发明类:用火、轮子、火药、电力、核能以及电脑、智能手机、AI虚拟智能人格的开发,都会记上一笔,包括几个决定性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图灵等。
2、 精神创造类:文字的创造、口述文学的文本化(如荷马史诗)、几个主要宗教的创立、几个哲学大师如孔子、老子、帕斯卡、尼采等的存在、进化论、摄影术和**的发明。精神的革命是引发未来所有意识形态革命的导火索。
3、 几个划时代的艺术巨匠:巴赫、莫札特、贝多芬、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梵高、但丁、李白、杜甫、巴尔扎克、卡夫卡、里尔克 随着物质世界的饱和与颓败,他们的意义将会更重要,因为未来会更重视文学艺术对灵魂的修炼。
4、 简陋的 历史 :成吉思汗的征服、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兴衰、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二次大战,绝大多数政治人物将不可以留名,除了几个大屠杀的制造者如希特勒之流也许会留作人类之恶的极端,供后世鉴照。
个人观点:
1. 我们如今学的 历史 书上的史前大事件都还会有,如学会使用火,学会制造工具,冶炼金属,学会建造房屋,游牧为生到农业畜牧为生,等等。可能一笔带过吧。
2.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 部分,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值一提,中国煌煌二十四史,能够在人类简史上留下一点记载的大概只有那些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秦始皇统一六国大概能入选,新中国的成立也该入选,中间的部分在人类简史上肯定是一笔带过。
3. 仔细想一想,人类简史,要用一个俯视的全观视角来看,政治史可能略过,最多提一下。第二条所写有点一厢情愿。那么,电的发现、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使用,肯定会计入 历史 。
4. 假如说吧,人工智能发达了,将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那么,这部分的 历史 就会详细得多。
5. 站在纵观全览的立场去观察,个人的蝇营狗苟实在不值一提,美国总统又如何?沧海一粟,不值一提。那些大发明家才会被记住。
十万年?人类(智人)不会还存在,但人类文明可能还在。如果要记一本简史,截止到21世纪的人类文明大约只有如下几件事:
公元前14万年智人出现
公元前7万年智人走出非洲
公元前1万年文字开始出现,“文化”取代生物dna成为人类进化的“基因”
公元前500-200年,古希腊产生逻辑学,数学,和理性主义,为后来的 科技 爆炸埋下了种子。
公元14-16世纪,文艺复兴,种子开始发芽。
公元17-20世纪,第一次 科技 爆炸。以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开始节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等科学得到极大发展并开启了工业革命。在这个阶段,文明发展依赖极少数人,而不再是大众。人类文明可操纵能量级达到核能。
公元20世纪末-21世纪,第二次 科技 爆炸,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出现。期间大量 科技 发展由极少数人和智能机器共同完成,绝大多数人类(智人)个体失去对整体文明的意义,新的智能物种通过部分人类智能(碳基)和机器智能(硅基)结合产生,算法迭代开始成为文明进化的“基因”。
21世纪后半叶… 传统人类(智人)彻底丧失地球的统治种族地位。新智能物种(碳硅混合,或全硅基)取而代之,成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
我想最多就是这些。那些国家兴亡民族争端都毫无意义。比如我们看几万年前的人类,只会关心,他们什么时候开始利用火,发明轮子,驯化家畜,创造文字。那些部落冲突里的生生死死我们根本不会在意。
一、明星离婚事件引全民热议
二、跌倒被扶反讹赖
“见义勇为”是我们的美德,是应该得到 社会 的赞扬和被救助人的感谢。
可这几年竟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跌倒老人讹诈好心的救扶人,使得伸出援手的人寒心,使得 社会 诚信得到破坏,很多人遇到此情况不敢伸手,或是先取证才施以援手悲哀!
这其中有“坏人变老”,也有“老人变坏”,还有“人老变糊涂”的。
三、买房买车欠巨债
这些年的生活压力这么大 ,但是人们还是要想办法贷巨款买房、买车,仿佛没有房就没有家,没有车就矮人三分,至此欠下了要几十年才能还完的巨额债务,生活质量没有了保障,成了房子和车辆的奴隶。
四、电视电台把药卖
电视、电台最为古老的新闻传播方式,居然是用来卖药的!
打开广播,听到的几乎都是卖药的或 健康 讲座的;打开电视,60个频道保证随时都能看到卖药的节目,有时候同时有十几个频道都在卖药。怨不得老人家上当的多,电视台把这些老人们给忽悠的相信了,所以很容易就上当。电视台一边是宣传“3.15”打假,另一面又在帮着卖假药,挣人家的钱,再回头打人家。
很简单,谁最终统治了这个世界,他的简史就将记载成人类事件简史。谁不信就问问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哪个文明记载于世?所以记载重要事件和简历的都将是 历史 最终的胜利者!!谁想保留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就不能落后于这个世界,否则这块最后的文明土地也难逃被 历史 长河湮灭的危险,今天我们看到金字塔确不知道到底是哪个文明族群留下的 历史 ,因为断代了没人再为他们的事件记录并传承。印度也是,今天的印度 历史 决不会像中国这样从远古远古的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去追寻我们曾经的祖先,所以我说若干年后还能找到我们存在于这段 历史 的传承之中 历史 文明就说明我们算是书写 历史 的最终胜历者了。随便说说的不喜勿喷
十万年太久,人类文明史到今年几千年的时间太短暂了,也许这几千年在人类简史中只不过是小小一个段落。设想一下大概也就是几个一笔带过的小事件。
一、人类文明的诞生,四大文明古国。
二、主要宗教形成和传播。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核武器发明。
四、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就这些了
大家好,欲正其身者,先诚其意!诚意过来答答
现在人类有记载的 历史 已经有六千年,但以十万年的单位来记的话,六千年不过是十五分之一不到的时间。因此,其能够留在简史里记载的内容,一定是这六千年里面里程碑式的事件。下面我们将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 四个方面来进行描叙。
政治方面,十万年后的人类,对现在的称呼一定是“古战国时代”,现在的地位将与我国古代“春秋战国”类似,是大一统之前的诸侯混战。只是,相对来说这个大一统相对我国的秦统一来说可能要文明很多。
政治方面:四大文明古国的兴衰、罗马帝国、大秦王朝、大航海殖民时代、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华复兴这几项会被记录,其他都只能称小事情。至于现在称霸全球的美国,只是昙花一现,不会在 历史 上留下什么痕迹。
经济方面:由于100,000年后,人类的经济生活已经能够轻易满足所有的物质生活需求。所以,在截止现在为止的人类前六千年的经济活动,在10万年后的人类 历史 中,不会有太多的记录,我想庄园制经济、工业革命、银行出现,殖民时代,关贸总协定,中国经济复兴。这几项可能会出现在记录中。
文化方面: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唐诗宋词、西方文艺复兴、**的出现,这些可能会出现在记录中。为什么在这里要将目前来说不太起眼的唐诗宋词放进去。主要是我预计今后的地球联盟将以中国为主体建立,那么其璀璨的文化会成为世界的主流。
科技 方面:人类的发展程度越高,其 科技 水平也就越高。因此,人类的活动将越来越与 科技 紧密联系。因此,在过去的这六千年中,能够载入10万年后的 历史 记录的, 科技 方面将会有很多的重点。
目前人类所体现出的 科技 体系,主要是西方人主导,因此目前的科学事件能够流传后世的,将以西方人的成就为主。牛顿的力学体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肯定能够流下来的。核物理的出现、计算机、互联网、VR、人工智能等都将成为未来的基础技术。元素周期表、酸碱盐分类等化学的基础知识也必列其中。其他还有很多基础性的东西,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总之未来的文献库,会以 科技 为主题方向。
前一段时间正好刚刚看了人类简史,感觉还是很震撼的。
不用十万年,我给你来一个500年版本的。
①. 2120年,全世界人口明显降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正式完全放开生育限制,并对达到一定年龄仍一孩及无孩家庭和大龄未婚者征收 社会 养老费;
②.2160年,欧洲有5个国家的白人总人口低于50%。广州黑人占比超30%,并向周边地区蔓延。人类正式登录火星,同期,人类在地球轨道建立新的大型空间站,可容纳千人长期居住。
③.2250年,人类正式在火星建立前哨永久基地,并正式展开生物圈6号工程。
④.2300年,人类在火星建立第一座可以自给自足的城市,命名为息壤市。同时,曲率宇宙飞船速度突破光速的20%。
⑤.2350年,曲率飞船速度突破光速50%,两年后,人类正式公开和外星人接触,外星人称他们来自某文明的宇宙和平组织,警告地球坐标已被至少三个地外文明知晓,地球已经暴露处在严重危险之中;
⑥.2410年,火星总人口突破千万。在联合国的牵头下各国通过技术完全共享条约,并联合建造方舟式宇宙飞船。
⑦.2450年,大型宇宙飞船盘古号、华盛顿号、爱因斯坦号在近地轨道组装完毕。次年,三艘飞船共承载1.2万人以光速65%的速度分别像三个不同方向出发。
⑧.2500年,大型宇宙飞船已建成110艘,分为三个舰队群:亚洲舰队、北美舰队、欧洲舰队,飞船速度达到光速70%。同时,由于世界大部分经济向飞船建造倾斜,造成世界性的经济低迷,失业严重,各国民众纷纷罢工游行,指责政府抛弃了他们。非洲 全面暴乱,欧洲各国也表示已无法控制本国局态。
⑨.2502年,在三大舰队准备起航前夕,一张二项箔击中了太阳;
⑩.2502年,太阳系殴喔。
十万年,实在太久了,按照人类现在发展的速度,那个时候应该征服了太阳系了,那我们这五千年的 历史 ,算什么呢?
人类必定能够征服太阳系
什么都不算,就像是一个人出生头几年,尽管对身体发育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然而没人能记得,或者愿意去了解发生了什么。
十万年后,许多帝王都不再被人提及了,你知道印加文明的历届帝王吗?你知道玛雅文明的各个国王以及他们的功绩吗?不知道!同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十万年后已经无人有兴趣了解了,十万年 历史 太长,信息爆炸,人们对过往久远又不重要的事情不会关心的。
同理,那时候,现在的绝大部分国家也只是尘封的 历史 , 人类将以我们想象不到的组织结构继续竞争,继续生存,那时候甚至已经没有国家的概念了,而是以星球来论你的出身和户籍,你的民族的意义,远超你的国家的意义,因为国家可以兴亡更替,但你的民族携带着祖先的基因,不会消亡,不会被遗忘,只是不常被提及罢了。
唐代科举盛况,然而已成云烟
举例来说,唐高祖武德年间,由于战乱频繁,人口死亡众多,全国大概只剩下两百余万户,贞观十三年,户口恢复到了三百多万户,统计有1235万人口。这意味着什么呢?不出意外,我们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就是这1235人的后代子孙,就是这三百多万户的子孙,五百年前,一千年前,我们说不定是一家呢。
注意,唐朝距今才不过是1400年左右的 历史 ,从现在算起,往后延伸十万年,人类该是何等超越想象力的发展!! 那时候,或许最原始的地球人将成为图腾一般的存在,而你可能出生在土卫六或者月球,然后坐上星际穿梭机,回地球朝圣,看看十万年前的建筑的照片和影像记录,就像我们现在回望原始人甲骨文碎片一样感到稀奇。
嗨,地球,你好!
那时候还能被人们纪念传颂的名人,恐怕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地球上的征服者了,而是那些伟大的星际 探索 者,我们现在的 历史 伟人,能有几个名姓被十万年后的人类记住呢?不妨仔细想想。
我认为有几个人的名字是永远不会被抹杀的:
1、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这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思想家将依旧被人们纪念 ,是他们把人类带进科学的大门,他们奠定的理论基础,是以后人类智能化,星际移民等一切伟大奇迹的基础。
十万年后,爱因斯坦依旧伟大
2、曾经的地球征服者,仍会被纪念,但却变得渺小了 ,亚历山大大帝更像是文明传播者,成吉思汗像是地狱恶魔,希特勒的种族清洗和称霸野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绝对不再是最惨烈和最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却是以后一切世界大战的榜样。
3、会被记载下来的,反而是一些重大发明 ,比如计算机,人工智能,以及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人类第一次登月也会被反复提起,当然,还有在日本爆炸的那两颗原子弹——人类第一次使用能够毁灭自己的核武器。这些 历史 不会遗忘。
无论成败,马斯克都会成为伟大人物,他代表了人类梦想
当然,一切的前提是,十万年后,人类还没有被天灾毁灭,还没有被自己毁灭。如果那时候已经毁灭了,无非是重来,反正细胞不会灭亡,细胞里的基因也将再度借神奇伟大的力量,让生命重新繁衍,哪怕再用几百万年,反正宇宙里时间多得是,不是吗?
只不过,那时候谁还会记得人类呢?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历程
南方网讯 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最高等智慧生物,是充满好奇心的白皮肤、黄皮肤、黑皮肤的人类。人类想要知道海洋的尽头是什么,五六百年前就创造了远洋航海技术,“全球文明”即由此发端;人类想要像鸟儿一样展翅高飞,100多年前就发明了飞机,寂寥长空从此成为旅行的驿站;人类想要摆脱地球引力到大气层外的空间看一看,半个世纪间,各式各样的航天器就纷纷射向太空……
——从自立行走于脚下这片土地到飞出蓝色地球村,人类就是这般孜孜不倦地幻想着,并一步一步地拓展着他们的活动空间。
梦想:脚步开始的地方
无法考证,人类的飞翔之梦,究竟是源自一个沐浴阳光的白天还是默数繁星的夜晚。
在东方的传说中,美貌的嫦娥偷吃了灵药飞天成仙,从此独守寂寞蟾宫;而在古希腊的神话里,太阳神阿波罗则驾着太阳车巡游九天,为人间送来光明和温暖。
充斥着飞天神话的人类幼年记忆,代代相传到今天。在双脚还只能停留在大地上的时候,想象,已经达到了一个人类自己也不知道有多高、多远的地方。
那是人类对太空最初的思考与渴望。
直到500多年前,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用“日心说”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认知革命,人类才开始了对宇宙的科学审视。
就在“日心说”与统治欧洲一千多年的“地心说”艰难斗争的同一时代,中国的明朝官员万户——一位试图飞出天外的幻想家,却成了人类第一位飞天的真正实践者。
美国学者基姆在其著作《火箭与喷气》中这样描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火箭飞行尝试:万户先做了两个大风筝,并排装在一把椅子的两边,然后在椅子下面捆绑了47支大火箭——中国人发明的一种以火药作燃料的兵器。准备完毕后,万户坐在椅子当中,命仆人点燃火箭……
“人类航天始祖”万户勇敢的生命,最后殒落在了点燃火箭后的巨响中。多年后,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被命名为万户山。
从17世纪开始,古老的梦想与发轫期的近代自然科学相遇,诞生出一系列具有强烈科学性的幻想小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1634年出版的《梦游》中第一次对月球旅行展开幻想,法国作家贝尔日拉克在《月球之旅》中用近似科学的态度讨论了太空旅行中的各种飞行方法,法国作家凡尔纳更是在其名作《从地球到月球》中大胆地把巨型炮弹作为未来的航空器,并运用大量的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知识,对炮弹和发射装置进行了严格的计算。
科学,如同孕育在幻想中的胎儿,吮吸着幻想的营养一天天成长。
1903年,人类飞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那一年,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在自行车修理车间里制造的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空中飞行。
同样在这一年,双耳失聪的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火箭公式”,论证了用火箭发射航天器的可行性。他指出:最理想的推进剂不是火药,而是液体燃料;单级火箭在当时达不到宇宙速度,必须用多级火箭接力的办法才能进入宇宙空间。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开始他们将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气层,然后去征服太阳系。”齐奥尔科夫斯基说。
正是凭着这位“航天之父”的天才构想,一扇通往太空的科学之门打开了。
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
1957年10月,在哈萨克的大荒原里,前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号”送上了天。这颗直径580毫米、太空运行仅92天的小卫星,宣告着人类进入到一个空间探索的新时代。
此时,人类东西方的冷战已持续了10多年。今天,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虽然人类纯洁的飞天梦因为承载了超级大国的政治野心而变得有些沉重,但地球上两个强国之间的竞争也让人类积蓄了数千年的能量在瞬间得以爆发。
1961年4月,在9次无人飞船试验后,“东方1号”飞船载着27岁的前苏联空军少校加加林,进行了108分钟的太空旅行。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加加林也成为人类造访太空的第一人。
同年,美国启动“阿波罗登月计划”。8年之后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就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在踏上月球的一刻,人类第一位月宫使者由衷慨叹: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一小步,一大步”,人类就是这样一步步地探索着飞上九霄——
1971年4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试验性载人空间站——“礼炮1号”空间站。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应用探索与试验阶段。
1975年7月,前苏联的“联盟19号”飞船和美国“阿波罗18号”飞船,在太空中成功对接。通过电视转播,全世界数以亿计的观众目睹了来自两国的两位太空使者相拥的历史画面。
1981年4月,美国发射了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运载工具——航天飞机。6年后,美国邀请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参加研制永久性载人空间站计划。1993年,俄罗斯的加入不仅扩大了空间站的规模,而且使这个项目成为一项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计划……
陷入疲惫竞赛的载人航天活动,似乎又找到了人类梦想的初衷。
国际空间站,一个共同探索、和平开发宇宙的平台。从飞船到空间站,人们用不懈的探索搭建起了通往“天宫”的云梯。
然而,通天之路从来充满艰辛——
1971年6月,前苏联3名宇航员在飞船气压阀失效时因为缺乏航天服的保护而死亡;
1986年1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凌空爆炸,7名壮志未酬的宇航员、包括一位即将在太空中为几十万美国中学生讲授奇妙太空的中学教师,在万众瞩目中献身蓝天;
2003年2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它的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突然解体,再过16分钟就能踏上地球的7名宇航员全部牺牲;
2003年的8月,巴西第三枚VLS型卫星运载火箭在发射前的最后检测中发生爆炸,“咖啡王国”的航天梦再次遭受重创……
收获大喜,却也历尽大悲。在悲喜交加的太空旅程中,人类一点一滴地感悟着“科学”二字,那沉甸甸的分量。
飞天路上,中国人烙下深深足迹
在人类大步迈向太空的旅程中,中国人追梦的步伐一天也没有停止过。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那一年,胡世祥30岁,是按下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火箭点火按钮的操作手;戚发轫37岁,是“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33年后的10月15日,他们分别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和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的身份,出现在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指挥大厅里。
9时整,“长征二号F”型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轰然起飞。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访客——38岁的中国航天员杨利伟。在343公里的高度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航天器上看到了人类美丽的地球家园。
这是中国的高度,一个崇尚独立自主的民族以自己的方式叩问天宇的高度。
从这一天起,中国成为继俄罗斯、美国在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戚发轫说,梦圆那刻,是他这一生笑得最灿烂、哭得最痛快的一次。
神舟五号的顺利升空,不仅仅使得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想变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在人类探索太空的队伍中,又加入了一支强大而富于创造性的力量。
——中国已形成12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将满足不同用途大型卫星和空间站的发射需要;
——中国已初步形成了返回式遥感卫星、通信广播卫星、气象卫星、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地球资源卫星、导航定位卫星等多种类型的卫星系列。将来,中国还要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以及产业化、市场化的空间应用体系;
——中国已启动无人月球探测的“嫦娥工程”,那轮在唐诗宋词里无数次被吟诵过的月亮,就要迎接来自中国的亲密接触……
在跨越式地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步目标之后,中国正在稳步走向以交会对接为特征的第二步和更远的未来。中国的航天专家们已经在计划着实现载人航天后,着手建立太空实验室,建立包括永久性空间站在内的“地面——太空综合网”,将大型空间站发展成为空间航天基地……
在太空建立实验室的近期目标,以及太空开发的无穷远景,令所有的中国航天人,令所有爱好梦想的中国人,愉快地幻想并热切地期待着。
2005年金秋,中国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即将起航。专家指出,如果这次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梦想有多远,我们的足迹就有多远。
征服太阳系和周边宜居行星,人类必须突破五大关键技术呢?
霍金生前曾说过:我不认为我们能够继续在地球上存在1000年,除非逃离这颗脆弱的星球。我们要仰望星辰,而不是始终盯着自己的脚。
是的,如果将人类文明这个鸡蛋放在地球这个唯一的篮子里,风险极大。
目前人类文明不仅面临来自宇宙的威胁(小行星撞击地球等),而且经过三百年科技文明的发展,人类文明已具备自毁的能力。殖民外星球,不仅可以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可以解决人类因科技发展带来的自毁的危险。
(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
肯尼迪在1962年曾经说过:我们相信,当人们走出我们的星球时,他们会把民族间的分歧抛在脑后。
殖民星空是避免来自宇宙间的威胁和人类自我毁灭的几乎唯一的途径。
(宜居行星)
迄今为止人类可以发现距离太阳50光年以内的可能的宜居行星(在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已知的有10颗。
在未来3百年内,人类或可以移居这些行星。
距离太阳系50光年以内宜居行星都是人类的势力范围,犯我太阳系文明者,虽远必诛。
征服太阳系和周边宜居行星,人类必须突破五大关键技术。
一,人类延寿技术或深度休眠技术。
人类需要足够长的有效率寿命,才能适应漫长的空间旅行。
根据细胞分裂理论,人类的寿命为120岁。根据对多种动物寿命的观察和总结,物种寿命按其生长期的5-7倍的基本公式计算,人的寿命为126岁。
但根据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应该没有极限。
(冬眠舱)
深度冬眠这种未来技术,理论上也是可行的,它将助力人类进行深空旅行。
二,可控核聚变技术。
能源是一切的基础,拥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很多问题将迎刃而解。
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人类将达到卡尔达舍夫一级文明:?行星文明,可以利用所在行星的所有能源,并且有能力建造太空城和巨型建筑。活动范围:所在行星深处,海洋深处,大气上层,太空,周围卫星以及行星。?
三,无工质引擎技术
《三体》中,在章北海等人的推动下,人类发明了无工质型核聚变引擎,最终在三体舰队入侵地球前研制出具备星际航行能力的飞船。
(地球的小尾巴:最简单的无工质引擎。
常规推进方式的宇宙飞船速度是有上限的,如果人类想要探索太阳系的外层空间或是飞抵其他星系,就需要引擎能在不消耗推进剂的情况下产生推力。
50亿年后太阳和地球都可能会灭亡,那人类努力的意义是什么?
宇宙万物似乎都遵守这样一个规律:有生必有死,不管是有意识的生命,还是无意识的石头;不管是小到一颗原子,还是到像地球这样的巨大天体,都无法违背这个规律,说到这里有人就反对了,你说原子、生命甚至石头会死亡,这些都同意,可是说地球也会灭亡就不理解了,世界上好像没有哪种力量可以摧毁地球,除非宇宙存在神级文明,这样的高级文明才有能力摧毁地球。虽然他们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在宇宙中除了神级文明可以摧毁地球以外,还有一个力量可以摧毁地球,它就是太阳,为什么说太阳会摧毁地球?
太阳已经燃烧50亿年,还可以再燃烧50亿年
因为科学家发现,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其实也是有寿命的,恒星的寿命大概在100亿年的时间,如今太阳已经整整燃烧了50亿年,到了壮年时期,再过50亿年,太阳就会灭亡,太阳灭亡的时候会形成一个红矮巨星,当太阳形成红矮巨星的时候,它的体积和引力都急剧膨胀,最后会把地球给吞噬掉,最终地球会给太阳?陪&葬?,也就是说不用小行星撞击、也不用核战争、更不用气候变暖,地球在未来终究有一天会灭亡,既然人类知道地球最终有一天会灭亡,为什么人类还那么努力发展自己的文明呢?
太阳恒星演变过程
虽然人类明知道地球会灭亡,但是地球灭亡的时间距离现在还很久,我们说过,哪怕只剩下一秒,我们都不能放弃,何况人类还有长达50亿年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不努力还能干啥呢?发呆吗?自暴自弃吗?爆发战争吗?都不是,人类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人类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人类要征服太阳系,人类要征服银河系,甚至人类要征服整个宇宙,这么多理想要去实现,哪有心思去想地球末日啊!就好比一个人只能活100岁,在18岁明白人生道理的时候,知道未来100岁时一定会死亡,难道他在未来80多年里面一直都想着?反正都要死,还努力干嘛?,这完全是错误的,一个人的努力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自己的家人、孩子、家乡和朋友,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那努力真的没有意义了,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太阳变成红巨星后,会吞噬太阳系其他行星,包括地球
同样的道理,人类的努力是为了地球、为了后代、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且历史也表明,只要努力就可以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比如古代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各种美食、高质量的医疗、皇宫、出行,如今平民百姓统统都可以享受的到,而且现在平民的生活质量比古代皇帝的生活质量还要高,这就是人类努力的意义,如果不努力,会发生这些改变吗?当然人类的努力还有另一个意义,那就是努力提高人类文明等级,在地球被太阳吞噬之前,在宇宙中给地球重新找一个新的家园,只要人类在宇宙中重新寻找到了一个新的家园,那么人类在50亿年后就不会灭亡了,甚至还可以实现征服宇宙这样的梦想。
人类努力就是为了让地球不灭我
所以说,只要不到最后一刻,肯定不会放弃努力,即使知道明天就是世界末日,在今天人类还会想方设法怎么延续人类文明,这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是人类基因里面存在的一种自发的品质,人类不可能违背自己的意志去做其他事情,特别是在生死存亡这样考验人性的时刻,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为了人类未来,人类还在不断努力,图为火星探测车
其实50亿年的时间足够人类实现星际移民,所以人类还是要努力的,如果现在就停止努力,还没到地球毁灭的时刻,人类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因为被?吓死?了,过度忧虑会让人想不开,一想不开就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失去信心就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所以努力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可以消除各种忧虑,让人对生活重拾信心。
今天关于“地球文明征服太阳阵容”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文明征服太阳阵容”,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