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小学生技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它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英国小学生用手指帮助数学计算的比比皆是,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则过于依靠计算器来获得答案。现在英国政府表示,从2014年开始,11岁小学生在毕业考试中禁止使用计算器。
相关内容英国师资培训班考试禁用计算器为英国经济着想 提高全民数学水平谷歌董事长敦促英国人重视数学更多相关的故事相关话题教育概况英国教育和育儿部长特拉斯(Elizabeth Truss)表示,学生们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数学技能之后才应该开始使用计算器。
就在此之前英国政府要求对小学使用计算器进行评估。特拉斯表示,过于依赖于计算器就意味着儿童们无法有很强的心算和笔算能力。她说,“所有的儿童在拿起计算器得到复杂问题的答案之前应该已经对加、减、乘、除能够运用地游刃有余。”
她还指出,“禁止在数学测验中使用计算器,我们就会减少在解决比较基本的问题时对计算器的依赖性。”特拉斯还表示数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影响。”她表示,“现在似乎‘如果数学不好’已经可以让人接受,而掏出计算器得到答案的习惯会让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全国杰出数学教学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Excellence in the Teaching of Mathematics)的总裁霍雷斯教授(Prof Celia Hoyles)表示,“儿童如果懂得心算和笔算等计算方法,就会获得很大的信心和成绩。适当地使用计算器非常重要,以便既不让儿童在算术中过于依赖,有懂得把其作为工具来解决一些应用题。”不过多家教学工会则表示,经常使用计算器是非常重要的,并称禁止使用计算器会让有些儿童很难使用这个工具来解决一些更难的数学问题。
而教师工会的布罗沃则指出,这个禁令是“背道而驰”。他说,“应该让儿童在小学学会解决数学题目的各种办法。”他指出,“在整个数学测验中全部使用计算器可能不太合适,但是完全禁止使用则是在走反路。这样就会让小学生的技能受损,并让他们在中学的学习受到影响。”
全国校长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的秘书长霍比(Russell Hobby)指出,“只要他们改变测验的题型以及批改试题的方法来反应出有关的改变,这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外国孩子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
每到星期天,只要天气良好,摄政公园里总有不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是参观动物园,或是在草地上做游戏,或是在洒满阳光的草地上踢足球,他们来回奔跑,满身泥巴,笑声不断。 即使上课,英国学生也像做游戏,他们每天的课时并不多,中学生四节,小学生更少,考试不用百分制。学校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体能培养和素质教育,不提倡学生死读课本,老师也很少布置作业。学校和社会上办有各种学生俱乐部,如足球、网球、棋艺、旅行等俱乐部,一般都是跨班级和跨学校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这些踢足球的学生都是足球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在这里他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扩展视野,锻炼社交能力。 与中国相比,英国的教育看起来的确有些"散漫",课堂教学不但漫不经心,而且常常"吵吵嚷嚷",一到课余时间就更不得了,由学校组织的、社会组织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协会、俱乐部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在中国的老师和家长看来,这岂不是纵容学生不学无术吗?但英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认为,他们"玩"也是在学习嘛,在学习社交和各类技能。学校对孩子最重视的是体能和素质。特别是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有良好体质,将来才谈得上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事实上,这些踢足球和做游戏的学生,个个身体健康,生龙活虎,几乎没有戴眼镜的(想想看,我们身边带眼镜的有多少)。 在爱丁堡有一座地心博物馆,是英国学生素质培训基地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中小学生修建的一个素质和科普教育中心,建成时英国女王亲自剪彩。参观地心博物馆时,小学生需有老师或家长陪同,中学生则不必。乘电梯一直下降到地底,分别进入一个个别开生面的展览厅,"移动的大陆"、"天气观测"、"测试地震"、"宇宙形成"等,每一个展览厅都是用高科技手段建成的,十分逼真,非常生动。例如时空隧道,乘电梯从"现在"不断下降到'过去",电梯上的电子钟依次出现不断倒退的时间,而电梯四周则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名人、图景、情景和动物。参观者还可以通过巨型的穹形银幕、逼真的视听效果和各种电脑屏幕,看到英国是如何形成的,认识远古生物和昆虫世界的奥秘等,形声色等情景极为逼真。地心博物馆开放以来,已有十多万英国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他们在这种生动和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并不亚于课堂上获得的书本知识。 既要学习当父母 还要学会面对死亡 英国学生课堂上学的东西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是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重大事情,几乎都会先在课堂上学一遍。比如说当父母,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且是一生中最大的一项工程,于是英国政府把如何当父母正式列入学校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如何应付婚姻冲突,如何适当地"惩罚"孩子等。之所以要设置这门课程,目的是让孩子在真正结婚做父母前,多一些实践活动。上课时,学生们要扮演母亲或父亲,还要考虑孩子的花费以及各种生活技能。政府发布的一份报告称,教师要用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适当地提示自己的生活秘密,对教师来说,可以使课程更丰富更生动,学生们可以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有机会扮演父母的角色感到高兴。他们会用不同于平常的方式看教师,与教师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那就是他们首先是父母,其次才是教师。" 除了学习当父母,英国学生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这门课程的内容包括:在死亡、父母分居或离婚等问题上为孩子们提供辅导;带一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或护土走进课堂来谈论人死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并且让学生轮流通过角色替换的方式模拟一旦遇到如父母车祸身亡等情形时的应对方式。英国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吓唬孩子们,而是帮助他们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发生突变时的复杂心情,并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住情绪的控制力度",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男生学习出大生差 打算实施男女分班 去年GCSE(英国中学会考)成绩中,53.2%应试的女学生拿了A到C的好成绩,但是男生的表现就逊色多了,只有42.6%拿到了A到C的成绩,而男女学生在写作技巧上的差异最大,只有47%的男生达到了应有的写作能力,而62%的女学生已经达到她们该有的水准。英国教育部门认为,要缩小男女学生之间的差距,在文学与算术课程时数安排上应有所不同,同时,男女学生分班上课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男女分班有助于同时提高男女学生的成绩。以艾萨克斯的一所综合中学为例,这所学校在1994年就实施了男女分班教学,而在一般中学生认为最难的"英文"科目上,在1996到1999年间,男生在GCSE中拿A至C的比例增加了26%,女学生也增加了22%,支持男女分班者表示,男生在整班都是男生的状况下比较容易专心,如果班上有女生,男生们在上课时就会玩过头。
国外幼儿的教育方法
对于幼儿教育,相信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如何下手。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国外幼儿的教育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日本: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从家长到早教学校都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你会发现在日本,孩子上课甚至全家人外出旅行的时候,孩子都要无一例外的背一个小背包,里面装着他自己的物品,很多事情年幼的孩子都要自己去做,家长和老师只是在一旁略加指导。
德国:
德国人认为“两代人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
犹太国家:
在每个犹太人的家里,当小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就有本书,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来看书。这种做法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即生命结束有时刻,求知却是无止境的。
丹麦:
丹麦人的思想比较“超前”,丹麦的孩子交给父母的是一份“四格成绩单”,上面没有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的分数,也没有老师的评语,更没有排名。事实上,这份成绩单是由孩子自己或写或画完成的,上面只有四个格子,分别是“最喜欢的事情”,“最讨厌的事情”,“最擅长的事情”,“最希望学习的事情”。丹麦幼儿教育从“人”出发,每个阶段都有清楚的重点。幼儿时期,重点在孩子的适应能力和社群能力的培养;年纪稍大,重心逐渐转移到好奇心的激发,训练孩子跨领域的知识运用,探索兴趣,多元认识自己。到了年纪大一点的小学生,教育的重点则转移到团队合作和主动探索知识方面。
韩国:
近年来,在韩国的父母中间,“Nature(自然)育儿法”开始受到重视,而且渐渐流行起来。“自然育儿法”的核心就是将孩子的生活、教育、游戏等都尽可能的'回归大自然,最大限度地使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成长。让孩子从小单独睡觉,不管是婴儿还是幼儿,韩国人开始流行让孩子单独睡觉。
美国:
美国人非常重视幼儿的独立性和自力更生精神的培养,从婴儿1岁半就开始培养其自我服务技能。他们认为,自我服务技能的掌握,可以增强婴幼儿的独立性和成功感,可以使婴幼儿和家长双方受益。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鞋带、穿衣服、扣纽扣、拉拉链、洗脸、刷牙、洗澡、梳头、吃饭、上厕所等。
英国:
英国政府很重视5岁以下孩子的学前早期教育,为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了很多的服务,出生到5岁,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参与不同社区儿童中心的活动,父母也可以参加各种育儿的论坛和培训,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法国:
法国家长认为艺术教育对孩子的未来非常重要。早在孩子还在襁褓之中,家长就开始了潜移默化的艺术教育,法国的早教课更像是艺术细胞的培养与激发课程。他们首先是尊重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感性认识。
加拿大:
在加拿大,宝宝稍大一些时就可以送其到“play school”, 不是去上课学习,而是参加那里的美术、劳作、音乐以及唱游等活动,而且与众不同的是,这样的早教学校不会设置写字和计算等课程。加拿大的早教专家普遍认为,幼儿期是动作能力均衡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培养宝宝动手能力至关重要,若让孩子过早认字、写字和计算,会耗费幼儿的体力和脑力,延缓他们的动作发展。
芬兰:
教育上,芬兰有些条件较不少国家略胜一筹。芬兰移民人口很少,不必多费人力物力照顾移民的语言及文化适应问题。芬兰国民的文化水平也很高,他们曾被瑞典和俄国统治了几个世纪,其间学习本国语文成为民族主义象征,大家都以本国语文自豪。
以上多个国家的教育方式总结出如下要点:
1. 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
一定要给孩子成长空间,不管是教育孩子成人,还是教育孩子上学,父母都不要把他们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过于程式化的东西,孩子不一定会去遵守,甚至有可能去打破它。学习和生活都是如此,一定要给他们一些自由,逼得太急或者是太有规则,只会让他们觉得无趣,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习。
2. 鼓励他多外出运动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待在家里不愿意出门,宁愿玩手机,也不愿意和外界有过多的接触,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在家里得各种的病。家长一定不要让孩子常宅在家里,要多鼓励他们外出锻炼身体,这样既能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也能保证他们的心理舒畅。
3. 用心聆听
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不要做一个“耳聋眼瞎‘’的父母,一定要听到孩子的声音,看到他们的情绪,与孩子互相沟通,特别是在学习上,更是要认真去听孩子的想法,不要总是凭自己的意愿去让他们学这学那。
4. 放弃完美主义
我们都期望孩子能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事事要求完美,这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这种完美主义通常体现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要求上,孩子没考好,就要求他们考好,孩子考好了,就希望他们考得更好。其实,对于孩子学习,一定不要太过要求完美,要看到自己的孩子的水平,而不是要他们去做一些他们或许根本就达不到的事情。
5. 给他表演的舞台
正如前面说的,一定要给孩子成长空间,更要去发掘他们的天赋。在人生这一场戏上,你不能规定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而是要给他们自己表演的舞台,精彩与否,都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今天关于“国外小学生技能”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