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年秋天,秋高气爽,牛肥马壮,成吉思汗宣布,“我当领队,亲自跑一趟南方。亲眼看一看西夏国到底如何美丽、富饶。带5万人去,找找感觉就行”。
雄浑号角声中,蒙古铁骑离开漠北草原,穿过荒凉而又平坦戈壁,一路卷起漫天尘土。这支野心勃发队伍,朝着西夏北部人口稠密城镇,像老虎扑食一样,扑了过去。
西夏兀剌海城,毫无征兆,突然被五万蒙古军团团围住。
兀剌海城,位于河套以北,扼狼山山隘北边入口,边关重镇,守军一万多人。城墙高大,易守难攻。
为着这次南下,成吉思汗进行一年半战争准备。蒙古军认真研究1205年初攻占西夏要塞、城垒经验、教训,准备充足云梯、木驴、凿子、铁镐等攀爬和破坏城墙工具,将官们研究攻城战法,士兵们训练攻城战术。
在老有守城经验西夏守军面前,这些蒙古兵目前还嫩了点。守军居高临下,缓缓瞄准那些企图靠近城墙蒙古军士兵,用弓、弩射出猛烈、精准的箭。蒙古骑兵一时手足无措。
成吉思汗蹲在离城墙一箭远的地方,仔细观察汉军守城方式。看过十天,想了十天,一套破城方案,在心中清晰起来。
成吉思汗发出命令:“调整兵力部署,五万人一分为三”。
第一拔人马,为主力部队,继续围城,不停地做逼近城墙工作,组织一次又一次突击队,尝试训练过的种种攻城战法,不停地做攀登城墙试验。
第二拔人马,分成多路,洗劫兀剌海城附近乡村和牧民营地。寻找粮食、牧民畜群,补充军需。拆下房屋楼板、门板、窗户板,全部运到城墙边上。在距离城墙一箭远地方,运用抢来建筑材料,搭建简易木棚。
第三拔人马,到四周执行警戒,切断兀剌海城与外界所有联系。
成吉思汗有时坐在前线指挥部帐篷里,有时站在帐篷前面,专心一意,做着督促工作。没有走到四周,看看南方特有风景。对全新攻城战术,成吉思汗沉着、耐心,有着极高兴致。
一直以来,骑兵在马背上打打杀杀,现在,成吉思汗将一部分骑兵变成工程兵,怀揣着巨大的热情,大搞简易工棚建设工程。
简易木棚越搭越长,一天天地靠近城门。半个月后,木棚终于与城门对接。
木棚顶上厚实的木板,能够挡住从城墙上射下来的箭支,能够挡住从城墙上扔下来的石头、砖块。
还在草原上训练时,将领们就已经研究出对付木质城门方法。在城门上淋上动物油脂,然后,放火焚烧。
还在建造城门时,工匠们就想出保护城门的方法。在木质城门的上面,开掘放水的沟槽,守城的士兵,从沟槽里向下放水,防止城门被火烧坏。
蒙古兵早有准备,用马背运来大块的石片,挡住从上面沟漕里淋下来的水。
两天后,厚实的木质城门被烧坏。
还在发现蒙古军在城墙边上搭建工棚式长廊的时候,守军立即猜中蒙古军意图。在城门后面,守军努力地堆砖头,磊成跟城墙墙体一样厚实的另一堵砖墙,挡住被烧坏的城门。
蒙古军日夜奋战,简易战时工棚,沿着城墙的边缘,在一步步延伸。
一群接一群蒙古工程兵,通过工棚,安全地靠近城墙。这些靠近城墙蒙古兵,手中凿子迅速发挥作用。运动起凿子、铁镐,一批蒙古兵夜以继日在墙体上搞突击,将城墙挖开一个又一个大缺口。
守城的士兵在缺口的地方,拼命地用泥土砖头堵住。蒙古兵在努力地挖。双方就这样在城墙根下缺口的地方较量。
两处新挖出来缺口,守城的军队没有堵住。足足憋了四个月蒙古兵,从这两处缺口,蜂涌而入。城内守军顽强抵抗,然而,挡不住这些象吃了炸药一样蒙古军。
四个月时间过去,咋就不见西夏援军?守城战关键,外围要有援军前来救援。内外夹击,才能打退攻城敌军。而兀剌海城四周,没有看到西夏援军影子。
兀剌海城守军大部分被杀死,少数人逃出来,逃向中兴城报信。
史料记载,城破之后,李安全才从那些逃兵口中得到消息,这才下令右厢军二十万人分六路北上抗敌。
不能不佩服成吉思汗军事情报工作。不但成功切断兀剌海城消息向外传播,而且在西夏二十万军队向兀刺海城分进合击途中,就获得相关情报。
我这里只有五万人,对方呼啦啦赶来20万。得到消息,成吉思汗发出命令:“洗劫西夏北部乡村城镇。”
在西夏部队还没有望到蒙古军影子之前,蒙古军带着无数战利品,放弃兀刺海城,顺着原路一路唱着歌儿,顺利撤回斡难河畔营地,回家美美睡觉去了。
看着成堆战利品,一个美好感觉在成吉思汗心中生成。我亲眼看出来,西夏军队作战实力实在不咋的。西夏,小国弱军,而且还那么富有,我不打你我打谁。
新书《大唐拐点安史之乱》即将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