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最佳阵容一折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起霸
起霸
中国戏曲表演程式。相传因首次用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折而得名。是戏曲演员必练的基本功。分男、女霸,男霸由提甲出场式亮相、云手、踢腿、弓箭步、骑马蹲裆式、跨腿、整袖、正冠、紧甲等基本动作连贯组成;女霸由出场式亮相、云手、蹋步、鹞子翻身、整袖、正冠、掏翎、紧甲等基本动作连贯组成,表现古代将士出征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景 。起霸又有单人 、双人 、多人之分 ,全套动作称整霸,只用半套动作叫半霸,背向观众倒退出场叫倒霸等。起霸在不同剧种中名称不一,动作组合也不尽相同。
图为戏曲舞台演出中的起霸动作
京剧中表现武将出征,上阵前紧衣束甲,整装待发,跃跃欲试的舞蹈动作组合,因其源于明代传奇《千金记·起霸》一折,剧中项梁升帐前,霸王项羽扎靠登台,即有一套表现霸王在大敌当前,即将临阵的表演动作。京剧把这套表演动作继承下来,作为武将临战前的一种固定的表演程式,也就沿用了“起霸”的名称。
当然,京剧的起霸作为程式的运用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历来有全霸、半霸、男霸、女霸、正霸、反霸、双霸、四人霸、六人霸、八人霸、蝴蝶霸之分。如《挑华车》的高宠起霸,出场的脚步要高抬到头顶,以表现人物的步伐矫健、气概不凡和势在必胜的信心;如《铁笼山》姜维的起霸,旨在表现人物的威严稳重和运筹帏幄的主帅气质;而《借东风》赵云在赴江东迎接诸葛亮之前的起霸只用半霸,因赵云虽身负重任,此行非同寻常,但赵云在剧中并不是第一号角色,所以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和笔墨。不过,赵云这种半霸的艺术要求因为要与诸葛亮的艺术水平和风格相一致,使全剧旗鼓相当而又不能添枝加叶,喧宾夺主,或有卖弄之嫌,其难度并不亚于《挑华车》的高宠。**艺术片《借东风》由小振亭扮演的赵云与马连良扮演的诸葛亮堪称最佳阵容。
《战长沙》中黄忠与魏延两个大将的起霸称为双霸;因黄忠从下场门上场起霸,动作与正霸相反,所以称为反霸;《失街亭》中赵云、马谡、马岱、王平四个人的起霸称为四人霸;《挑华车》在岳飞升帐前,高宠等六个人的起霸称为六人霸;《战宛城》中曹操麾下八员大将的起霸称为八人霸;《扈家庄》中武旦扈三娘的起霸称女霸,又称倒霸;《水帘洞》中孙悟空的猴霸又称蝴蝶霸。
京剧中何谓压轴戏,大轴戏,连台本戏?
1、压轴戏指压轴子的戏曲节目,一般是指戏曲的倒数第二个节目。压轴戏是指整个故事中最精彩最具转折性的部分。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大轴前面的戏,也就是倒数第二个节目称为压轴,中间的戏称为中轴,前面的戏称为早轴。实际上就是以画轴的每一位置的名称来代替演出戏码的排列次序,好像一场演出就是向观众展示一幅多彩的画卷。 压轴戏亦称" 压台戏 "。
2、大轴戏,据说过去的剧本写成一长卷,卷的底部有一卷轴,就像装裱国画的画轴。实际演戏是以画轴的每一位置的名称来代替演出戏码的排列次序,好像一场演出就是向观众展示一幅画卷。因长卷的最后一戏靠近木轴,所以称为大轴。
3、连台本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始于汉族民间的节庆演出。北宋时的杂剧目连戏已可连演数日。清代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就以擅长连演整本的三国戏著称。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最佳阵容一折”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